去年10月份,我本来在湖北漫游,为了某展览便匆匆忙忙赶回北京。我在武汉穿着夏天的短袖,走出北京西站,冻得直打颤。武汉很热,北京很凉,反差很大。这种反差很像当下的房市与画市。当下的房市很热,特别是一线城市,一天一个价,直往上冲,热呀。而当下的画市,则很冷清,疲软得很。十八大以来,字画市场直线下降,画廊大批关门,硬撑着的也都冷得门可罗雀了。如此情景下,手里有钱的人,是投资房市呢?还是投资画市呢?我的回答是:“莫买房,买画。”

中国人的“房事”,令人搞不明白。为了“房事”,白发苍苍的老两口牵手走进离婚的门槛,这是荒唐,还是“房事”对人性底线的嘲弄?当下,中国人生活中最大的纠结莫过于房子了,面对如此高烧不退的房价,中国人愁啊,问君“房事”几多愁,恰似一江泪水向东流。过去一夫多妻制,有了正房愁偏房,娶了一房愁二房、三房。现在一夫一妻制,愁变成了一房一妻无房无妻多房多妻的潜规则。结婚愁新房,幽会愁开房,百姓愁住房,民工愁租房,上学还要愁学区房。除了房愁就是愁房,正是“房事”如此多焦,引无数“房奴”竞折腰,此番“房事”何时了?

当下的画市,与房市相比是冰火两重天。十八大之前的画市,如同当下的房市,高得离谱;十八大以后,画市一下降温,直至冰点。因为中国字画市场的基本面是礼品市场,礼品市场催生了名人字画。不让送礼了,画市便萎缩了,这是中国字画市场的死结。仔细想想,究竟是谁的字画大缩水了?主要是书画官员的,是那些在国家艺术机构当官的人,即所谓的一级画家们,画价大打折扣了。这些书画官员们,位高权重,老在台上晃悠,教学、评审、剪彩,走马灯似的,画价也高得离谱,比明清时期的画家卖得还高。其实不是这般人的艺术水准高,而是这般人的地位高。卖点不在艺术,卖点在权力,在位子。

画廊们、字画掮客们,也是唯权是从,无形中助长了字画市场的乱象。每当书协、美协换届,画廊就在赌主席,吃进一大批被看好当主席的人的作品,有些人还贷款买进,赌对了就赚一笔,赌错了就血本无归。我认识位字画生意人,本来在北京弄得很好,结果为赌书协换届主席,赌错了,把老本全搭上了。不得不离开北京,回到老家闭门思过,开始练习字画,表示再不弄字画生意了。换届时主席没猜准的吃了大亏,即使猜对了、赌准了,当时赚了一把,但是,那主席也只能当上5年,到时候又换届,主席成了名誉的、顾问的,画价也要大下降。没有学术含量和艺术水准的主席、理事们,都是好景不长的,艺术市场也是短命的。在官本位的字画市场里,一旦到了那个位子,猪都会飞起来的。一旦失去那个位子,首先摔下来的就是会飞的猪。

前些日子,我见到一个画廊老板。当地的几位藏家要和他打官司,几年前从画廊购到的书画官的字画,不仅没有增值,现在反而大大缩水,有的连当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要求画廊按原价退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画廊老板对我说,字画缩水的都是书画界当大官的大名家们,而那些功力深厚货真价实的小名头的画家们,则不降反升。听到这话,本老蟹就十分庆幸,本老蟹本来就在地上爬行,画价也从来没有离开地面,想降也降不成呀,着实没有降的空间。老蟹卖画的格言是:慢慢爬,好好活,做老实人,卖老实画,老实人终究不吃亏。

字画市场低谷,正是买画藏画的大好时机。关键是藏画的眼光和理念,莫看职务识实务,莫看红山名头看笔头,莫认权术认学术。从礼品市场向收藏市场转向,从名人字画向艺术字画转向,从泛泛收藏向学术收藏转向,这才是字画市场健康发展的方向。(附图为老蟹书作)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