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那些贴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国春联,有时也直接反映了当局时事和生活现状。

尽管现在春节有被淡化的趋势,可是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的年俗仍把我们的节日打扮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而在民国那个国学氛围浓厚的时代,春联更被演绎得文采飞扬、故事多多。

民国时贴春联从政府到民众,从达官贵人到一般百姓,都十分重视,也多有创意。他们是通过贴春联来抒情达意。

蜀军政府的春联

据《巴蜀故实录》载:1911年11月22日重庆光复后,成立了蜀军政府。12月南北议和,各省代表会议决定改用阳历,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元旦前夕,蜀军政府秘书院筹备庆祝事宜,决定在军政府大门贴上一副春联。当时任军政府秘书院编制局长的曾纪瑞题写了上联:奉新元为正朔。这是盛赞改元之事。正在他沉吟下联时,正巧秘书院长向仙乔来了,曾纪瑞就邀请他撰写下联。这对于才思敏捷的向仙乔来说,绝非难事,他应声撰就:扬大汉之先声。这个下联对得非常有气势,而且典出有故。汉班固在《封燕然山铭》中有:“将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向仙乔借用末句换了两个字,用先声表达重庆在四川首义,表达对蜀军政府的赞许,仅仅六个字非常贴切,可见他的功底。

2a爱国将军写春联

在当时,一些爱国将领,也是通过春联来抒发个人的家国情怀。据《八桂香屑录》载:1924年腊月,在民国时就是著名爱国将领的李济深,当时从广东回故乡过春节。他也毫不例外吩咐家人备下大红纸,端来砚台,磨好一坛靓墨,大笔一挥,写下大门的春联:一门孝悌传家业,万里江山入梦魂。那时,李济深深受孙中山的赏识,由粤军第一师师长被委任兼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不久,又擢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正是青云得志、衣锦还乡之际。从对联中反映出,他当时祈望的是满门忠孝、诗礼传家之类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1944年,李济深从桂林返回故乡大坡山,领导敌后抗日。在共产党和进步文化人士的影响下,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是年腊月,他在家乡过年,除夕再次挥笔疾书,写下了大门春联:心如老骥常千里,春入梅花又一年。这年李济深已年近花甲,但壮志不已。为了祖国独立、自由、民主,他到处奔走,反对投降分裂政策,要求共同对敌,抗日救国。老将军的赤胆忠心和乐观精神跃然纸上。

3a百姓的春联有政治

那些贴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国春联,有时也直接反映了当局时事和生活现状。1946年春节时,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和平谈判,可是国民党在和谈期间,仍然出现和战不定的反复无常状态。据《桂海拾珠》载:这年春节,在桂林丽君路佛教会北面右边街一间打草鞋卖的铺子门口,贴出了一副春联:打打谈谈谈打打,谈谈打打打谈谈。春联只用了“谈”、“打”两个字,对仗工整,寓意深刻,足见其手法之高妙。此联贴出后,行人驻足,观之者众,一时传遍桂林城。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圆券,一时通货膨胀,物价猛升,遍地哀鸿,民不聊生。据《云岭拾穗》载:第二年春节,在昆明城威远街中段一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薪如桂,米如珠,问君何以卒岁?庖有鱼,樽有酒,在我即是过年。此联反映了当时的市场物资紧缺、物价腾涨的现实情况,以及老百姓对于过春节再无奢望的心情。

4a春联里面有贪墨

一副小小的春联,却也能谱写社会和人生百态,尤其是人们借此讽刺贪墨可谓事半功倍。民国时,曾有一副春联赶走贪官的故事。据《风雨长安》载:民国初,刘镇华任陕西省长兼督军时,真是鸡犬升天,他的老师路大遵也被任命为洛南县长。路大遵贪墨无度,他在洛南大肆搜刮。百姓与地方士绅屡次到省上告状,终因刘镇华庇护无果。

一年春节,西安名士撰写一副对联,投书《新秦日报》,上联是:“大道生财,财连银汉三千丈”;下联是:“尊古炮制,制死黎民百万家”。横批:“路断人稀”。报纸还真刊登了。此联发表后,没出三天,刘镇华就把路大遵请回了西安。

此公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县长竟如此贪得无厌,终被百姓唾弃。可是如果官至省府大员,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在该书中也记载了一个春联故事:1944年夏,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上台,明里惩治贪污,实则贪赃枉法。他下台后,群众写了一副对联,给他送行:三三四四七七,千千万万亿亿。横批:满载而归。

这一副春联,全是用数字组成,上联是指祝绍周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7月7日上台;下联是指祝绍周开始贪污千元,后来上升到万元、亿元。该联对仗整齐,揭批深刻,贪官的嘴脸暴露无遗。

还是在该书中,记载了一个摊派春联的闹剧,更令人哭笑不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节,此时的陕西省主席是熊斌,已主政陕西两年,为了装点他的所谓太平景象,倡议在陕名人书写春联多副,油墨印刷,分赠百姓,以示与民同乐。可是分赠春联的差事,交给了警察来经办。哪料想,经办者生财有术,本来是送春联的,警察们竟以工本费、喜钱等名义,每副索取法币6元。别小看这6元,当时能买面粉一袋。老百姓不给,警察们就赖在百姓家里不走,形同年关逼债。西安城内,顿时怨声四起。一时街上流行一首打油诗:“卅二元旦过新年,警察到处贴春联。上有熊斌两个字,原来只为六块钱。”当然这确非熊斌本意,然而下面办事人送一副春联竟强索百姓钱财,可见当时贪墨成风的国民政府,已经积重难返,大厦不倾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