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徐渭《驴背吟诗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渭 驴背吟诗图 纸本水墨 112.2×3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明代花鸟画坛独领风骚、以大写意画法见称的徐渭,留下的人物画迹并不多见。他所画的人物有诗人,有隐士,有观音,有儿童,虽然笔墨简练,但形象生动,神韵自存。
《驴背吟诗图》中并无徐渭自题或钤印,画幅上仅有清初书画鉴赏家笪重光、张孝思的两段鉴定文字,左上为“徐田水月驢背吟詩圖,笪重光鑒定”,右下为“以書法作畫,古人中多見之。此畫雖無款識,爲徐文長先生筆意靡疑。懶逸張孝思鑒。”自此,此图被公认为徐氏真迹。
图上树枝间所盘青藤纷披垂落,树下一老翁乘驴缓缓而过,仿佛正在吟哦诗句,悠然雅适。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七)中记载,唐时有人询问诗人郑棨近来是否写有新诗,郑棨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此后,表现诗人骑驴游山涉水寻诗觅句的题材逐渐为画家们所青睐。徐渭的这幅画当属此类绘画中以笔墨意趣取胜的佳作。他画人物多用“减笔”法绘出,且构图简略,往往只画前景,远景常几笔带过,有时甚至完全省略。运用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徐渭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明末清初的张岱对徐渭的书画艺术创作有过中肯的评价:“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众所周知,明朝画家徐渭以写意花鸟画而闻名于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擅长人物画创作,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留传至今的人物画作品很稀少。他所画的人物有诗人、隐士、儿童、观音,虽然笔墨简练,却十分传神。他的人物画作品《驴背吟诗图》幸运地流传至今,图中描绘了树枝间所盘青藤纷披垂落,树下一老翁乘驴缓缓而过,仿佛正在吟哦诗句,悠然雅适。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记载,唐代有人询问诗人郑棨近来是否写有新诗,郑棨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此后,表现诗人骑驴游山涉水寻诗觅句的题材逐渐为画家们所青睐。徐渭的这幅画当属此类绘画中以笔墨意趣取胜的佳作。他画人物多用“减笔”法描绘,且构图简略,往往只画前景,远景常几笔带过,有时甚至完全省略,这是在为画面营造一种清旷的意境。《驴背吟诗图》上老翁和驴仅用寥寥数笔便形神俱备,驴儿踏着轻快步伐的神气跃然纸上。背景树枝、藤蔓则笔点零乱,使人顿有秋色萧索之感。运用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徐渭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能脱尘免俗、卓尔不群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