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别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东园客、草衣生、白云外史,江苏常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独创花鸟画没骨画法,为“常州画派”开山鼻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诗、书、画皆造诣深厚,世称“南田三绝”。著有《南田诗钞》《瓯香馆集》《南田画跋》等。
恽寿平此二帧书法作品整体均纵16.7厘米、横22.6厘米,现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国朝名家书画集》中之两幅,《石渠宝笈续编》有著录。其诗文分别为“爱闲何处觅丹丘,却笑卢敖汗漫游。一指残烟开太华,不须九点辨齐州”“看泉身似未离山,烟路斜通碧涧湾。一片微茫寒翠合,此中日月异人间”。分别款署“南田寿平”和“董思翁小册中有此意。石谷临,南田题”。
恽寿平在诗坛上被誉为“毗陵六逸”之首。顾炎武赞云:“恽正叔落笔如子山,萧瑟乡关,昔人所谓文字外,别有一物主之,非大地欢乐场仿效俳倡,朗当舞袖。”前一首的“丹丘”“卢敖”“太华”“九点”“齐州”皆有典故,后一首无一字用典。而无论是否用典,此二帧作品都有一派清刚气象,不与常同,像他的绘画,更像他的人。
世人评论恽寿平的书法以王献之为体,以褚遂良为面,以黄庭坚为骨。此二帧堪称杰作,望之确有王献之、黄庭坚的开张和褚遂良的细劲。作者一般以侧锋入笔,但很快转入中锋圆笔。线条结构转多于折,张力十足,犹如钢丝般充满内力。恽寿平平时的书法作品以小字为主,字形整体上较为统一,字字相连者不多,行间平和,墨色对比也不是很大。但这两帧作品与恽寿平书法作品的常态不甚相同,通过线条的粗细、用墨的浓淡、字形的大小、字组的疏密、轴线的改变等来调节节奏。浓墨的如“看泉”“山烟”“一片”“合此”“人间”“爱闲”“却笑”“九点”等字,枯笔的如“残”“华”“齐”“离”“翠”等字,长画的如“却”“汗”“华”“辨”“斜”“中”等字,小字的如“丹丘”“指残”“碧”“片”等字,斜向轴线的如“何处”“卢敖汗”“似”“斜通”“寒翠”等字。
书法如果用音乐来比喻的话,一个字相当于一个音节,整体的字形相当于音色,浓墨的字类似于乐曲中鼓点的重音,字形的大小类似于高音与低音,长画的字类似于长音,不同的字组类似于和弦,不同的字行组成和声……恽寿平的这两帧作品,“听”上去声音清脆,整体上变化丰富,清新和谐又韵味悠长。只是好的曲子就会显得有点短,让人听了有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