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柔美秀逸,用笔爽利而含蓄,设色洁净秀润,题字清丽,开创一代新风,时人争相仿效。他的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三友图》《梧轩图》《蓼汀鱼藻图》以及各类仿古册、写生册、花卉山水合册等。他还精于诗文,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王嗣衍、孙谠编有《南田诗钞》五卷,蒋光煦又增辑南田诗稿,题《瓯香馆集》,共十卷,流传甚广。

恽寿平的花卉画,以五代徐崇嗣的没骨法为宗,但同时也以写生为基础,人称“写生正派”。他力主“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因此,他非常重视写生,必对真花极力摹写,力求其活色生香。在他的影响下,常州画派被奉为“写生(花鸟)画派”,当时与“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并列,成为清代最有影响的画派之一。

1a 2a 3a纸本设色,共10页,每页纵27厘米,横39.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套《写生册》作于“乙丑(1685)暮春之初”,时年作者52岁。全册写生各类蔬果花草十余种,每页均有题跋,多见“戏题”“戏作”之语。如第一页题曰:“曾见陈章侯临宋人九芝图,多作棘刺,昔贤必有所本。芝草不生于甘泉铜池,与箑蒲荚蓂同称瑞物,而于蓁莽顽石之间。制图者有深思焉,其感慨可知已。春宵秉烛戏题。”此册中恽寿平所画之物,均为平常生活所见,如萝卜、芋头、藕、白菜、葡萄等,但画得并不平常一般。他都准确地抓住真实物象的鲜活之处,下笔到位,刻画生动,干湿浓淡,因物而生。画面清新可爱,明丽简洁,天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