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白云外史等,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南田生而敏慧,8岁便有吟咏莲花之诗。但他一生坎坷,饱经困苦。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便随父亲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的抗清队伍。顺治五年(1648),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虏至清军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他聪明清秀,便收为养子。五年后,遇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逃脱陈家,与家人团聚。

恽寿平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回到家乡后以卖画为生。在卖画生涯中,他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后与王翚结交,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康熙二十九年(1690),恽寿平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其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贫不能举丧,幸得王翚、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1a 2a纸本设色,共10页,每页纵26.2厘米,横33.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恽寿平是“清六家”之一。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回溯他的学画过程,并不是从花鸟画入手。他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他才转为以画花卉草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又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作出了“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其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如此套《摹古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