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干

画墨竹,先立竿。使中锋,如写篆。中间提,两头按。节节出,断中连。

两节处,留节眼。中渐长,根梢短。只弯节,不弯竿。逆锋上,势冲天。

两竹立,分浓淡。三竿竹,交擦安。勿对节,莫排竿。忌均长,忌匀短。

间粗细,不成竿。似鼓架,最难看。

1画节

竿立定,墨半干。以隶法,把节点。醮浓墨,写弧线。两头重,当中弯。

勿太直,直则板。勿太弯,弯则软。忌节大,似套环。忌节小,似勒线。

画枝

点完节,把枝添。似草书,势连绵。行笔疾,运笔端。中锋枝,劲且圆。

拖笔枝,更挺健。墨色润,不宜干。比竿浓,比叶淡。叶着枝,枝着竿。

叶少仰,叶多弯。老枝瘦,新枝圆。内画出,名併跳,枝梢尖。

外画入,叫垛叠,枝梢圆。

2a画叶

墨竹叶,最为难。墨宜饱,勿滞粘。近者浓,远则淡。运指力,腕臂悬。

下笔快,莫迟缓。起笔圆,收笔尖。用力处,叶中间。用中锋,叶浑厚。

用侧锋,叶劲险。忌柳长,忌桃短。一叶仰,如弯月。二叶仰,鱼尾般。

三叶仰,如飞雁。相交错,成一片。画偃叶,三笔个。 四笔分,五笔破。

疏不空,密不乱。两片叶,勿并联。三四叶,忌井川。多种竹,四时观。

风竹

画风竹,贵势动。微风吹,凉意生。竿轻摇,枝叶动。狂来风,叶翻舞。

枝竿倾,叶枝拢。枝叶间,似有声。动不乱,层次清。

3a晴竹

凡画竹,多为晴。画偃叶,要生动。竿明朗,叶清净。画仰叶,意向上。

笔半干,墨半浓。枝竿直,叶舒挺。结顶处,大叶封。

雨竹

雨中竹,别有趣。枝竿斜,叶低垂。饱醮墨,多醮水。

淋漓处,见雄厚。大雨注,风必随。竿交互,叶乱飞。

雪竹

雪中竹,姿态寒。将熟宣,揉作团。成折皱,再铺展。墨要浓,笔要干。

叶下压,空顶端。大竿斜,空上边。枝叶破,竿不全。以淡墨,染空间。

雪空出,白团团。雪正飞,将粉弹。

4a备注;竹—不是木本、草本,藤本;画大竿要求笔力刚健,正气磅礴。直线微带弧线,表达竿的弹性。画枝形态要求与竿成三角形。表达瘦挺。大叶小叶,长枝短枝,枝枝叶叶均以三角形丛丛配合。画面空处,皆以三角形组成。叶的传统名称很多—有横舟、偃月、片羽;两叶的叫法有;人字、娥眉,鱼尾,三叶的有;金鱼尾、燕尾、飞雁,四叶的有;落雁、惊鸦。

郑板桥云;“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的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胸无成竹必须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的。“天真出于意外”(米芾)。“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样不仅与别人的画异样,就是自己的画也不张张雷同。

5a历代咏竹诗

刘禹锡写《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李商隐咏竹笋,思绪极奇妙:“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

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苏轼

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两句: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雨竹》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郑燮)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郑燮)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咏竹

(明)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

绿竹入幽境,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解斯山人宿置酒》)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竹风能醒酒,花月解留人(张渭《夜同宴用文字》)

檐前花复地,竹外乌窥人(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竹香新雨后,莺语落花中(张藉《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板桥题画.竹》)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归(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范公丛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