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 175×38cm×2
明代书法在承接宋元尚意、尚态书风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大都取法于晋唐书法,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宗,亦学习钟繇等。并以崭新的美学观审视前贤,融个人情感于书中。使宋朝以苏东坡为代表之尚意书风在明代得到更大的发展,明人个性化书风的特色已然形成。这期间涌现出众多书法大家,如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而黄道周以其高尚的品格、独特的行草书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书坛。
黄道周(1585-1646),字幻玄,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州人,天启二年进士。学贯古今,以文章风节高天下。诗文敏捷,书画奇古,真、草、隶书自成一家。山水、人物及长松、怪石,极其磊落。辅隆武为内阁大学士,及明亡絷于金陵。于狱中日诵尚书周易,数月后从容就刑,年六十二。谥忠端。
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
黄道周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厉劲遒,行、草、真、隶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宋荦《漫堂书画跋》称“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 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清王文治称其:“楷法格调适媚,直逼钟(繇)、王(羲之)。”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羲之、献之)神髓”。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
黄自元题识。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民国7年(1918)病逝。曾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