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此帖古意多。上虞曹娥之孔仪,黄绢幼妇①之谜语,鸡肋阔门②之隽才,与右军之雅穆超绝相辉,“或在中流、或趋湍濑”,如明珠巨宝之吟唱。书中八分真行皆作闪耀,合而为海瀛。想前三人,岂不均有中流湍濑之郁郁心,又均于此事迅颖而超凡。正意游思,孤云片雪,何其空寂之先知,并尤为沧桑之和鸣。与之书圣,则入目印心,同情相惜。江水所隔者,诸事匆匆,白头不欲散药,更生一池秋英。山精木瑞之摇落,纷纷芸芸望出世外而超绝,却总不解内中寂寞。是其笔端之叹也。

此文多有人书。余以为要先和气味,方可论优劣几分。且王书之“弋”钩亦是多人所羡盼。看此间“弋”画磔笔,绝无呆滞,俯仰不同。临得三分形状,最易。临得一分变化,为真。以一波形似而欲海涛万顷,孰可为之?王书笔画自无相似之时,又何可摹之?大巧之心,朴拙之运。或在中流宛转频,或趋湍濑击嶙峋。青山会意存观照,大谢分才③感挚真。

至礼之形容,至情之感慨,意如春兴而长居之秋崖,书若夏夜而踊跃其群籁。孤而寂寞,知而静观。只待春再来时,看会心一语,便寄之千里。此是气韵之合者。一味泥古,不得;一味变化,不得;一味用笔,不得。需登山而顾望。未必较之近钟近王,或类隶类篆,取满目英华之韵,约而聚、聚而游、游而任意。书以一气为之而全篇因约有序,作大观之样貌,含持重之藏隐。不可明白跳跃,不可分类碌碌,要之广蓄泯然,力运精纯,先势而后形。

注释:

①黄绢幼妇:“绝妙”二字的隐语。

②鸡肋阔门:指《杨修之死》文中的“鸡肋事件”“阔门事件”。

③大谢分才:谢灵运(大谢)说天下才情十斗,子建独得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1(传)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局部)

相关链接:

孙承泽《砚山斋杂记》四库本:《乐毅论》小中有楷,《黄庭经》楷中有小。《东方朔画赞》五分中有方丈,《洛神赋》方丈在五分中。《曹娥碑》五分字四分画,《力命表》三分画五分字。

王学岭临书脞语(二十二)

风丽而遒。

米南宫虽曰要在入人,不为溢辞。然笔下龙虎,世人仰羡。并综取诸长而成书,与远近圣贤为同韵。所异者,相貌姿态。此形貌则妍媸之间,遒靡之别。又厌俗恶怪,是清气之曳飏。入境访古,是丰茂之根由。致力古雅,则无忧于当时。是心与理之贯通也。古今一曲常东①,四季润馨而秀。纤秾摇动,自显骨格,变态造形,贵在气质。以刷为挥斥,别有动止之趣。疏纵既已难追,是遒劲所以积聚。

注释:

①古今一曲常东:曲,词牌之属。常东,从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苏轼“大江东去”,婉约豪放,都离不开对时间的惋叹和人生的感慨。

2a王学岭 楷书王羲之《孝女曹娥碑》读后中堂 (第3行“小”应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