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不少疯疯癫癫的人,如五代的杨凝式、元代的杨维桢,明代的徐渭等等,他们言谈奇诡,举止怪癖。由于是艺术家,在常人眼里,或者视作个性使然。钦慕艳羡,或者故作姿态,鄙夷不屑。宋代米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米芾是一个怪异之才,他的字癖、洁癖、石癖为后世增加了许多谈资,也为我们了解米芾这个人提供了许多信息。他用尽各种方法搜罗晋人的法帖,当一般方法不凑效的时候,就算是死皮百赖也要得到。

一、【他有洁癖】

米芾非常爱干净,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因此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着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对于自己的私人物品,米芾不准任何人染指。有一次上朝时,米芾的朝靴被人动了一下,这下麻烦大了。回到家,米芾把朝靴洗了又洗,刷了又刷,最后把朝靴洗破了、穿不成才算结束。自己的东西别人不能动,别人用过的东西,米芾当然更不会使用,为此甚至不惜丢官贬职。米芾曾担任太常博士,主持朝廷祭祀活动的时候,要穿规定的祭服。米芾嫌祭服有人穿过,就拿回去洗一遍又一遍,结果把祭服洗得变了色,自己也被罢了职。

最为可笑的是,米芾给女儿定亲的时候,挑来选去总是感觉不合适。后来有个南方来的小伙子,名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这个名字就高兴地说:“这个年轻人好,已经拂去灰尘了,再去一次尘那就更干净。”满意地把女儿嫁了过去。

朋友们都知道米芾这种个人习惯,有时就乘机开玩笑。一次,米芾对苏东坡炫耀道:“我有一方古砚,非常珍贵,可以说天下少见。”苏东坡假装恭敬地洗了手,接过古砚仔细端详半天,然后问:“这方砚看着不错,不知研墨的效果如何?”米芾转身去取水和墨,回来一看,苏东坡正用指头蘸了口水在砚上研磨。米芾又气又急,大叫道:“你怎么能蘸口水呢,这么好的一方古砚,被你弄脏了!”叹了半天气,最后摆摆手说:“已经弄脏了,我也没法用,干脆送给你算了!”坚决不再要。苏东坡这才真正看到米芾的洁癖,那是相当严重了。

二、【石癖例子】

在绍圣年间,以太常博士来守涟水(江苏北部的一个县)。米芾有一个弄石的癖性。他来涟水后,常去安徽灵壁等地搜寻奇石。有时,他看见一块好石,竟能作揖下拜,口称“石兄”,达到癫狂的程度。 有一次,米芾在城西一农家猪圈旁看见一块奇石,他赞叹不已,想买,但农家认为一块烂石头,不值几钱,不肯卖。米芾一连三次来此农家,在猪圈旁团团转,时而蹲下,时而站起。农家怀疑他是痴子,便说:“一块臭石头,你拿去吧。”米芾急忙弯腰擦去石头上污泥,将它放在怀中,丢下十两纹银欢喜而去。

三、米芾在书法方面呢,理论上卑唐

他批判唐人楷书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变化,具体表现为点画太刻板,结体太平正,章法上大小一样。其二,过分挑剔。认为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做作不自然,没有平淡天真之趣。米芾在实践上推陈出新。米芾运笔迅速,八面出风,有如“风樯阵马”(也就是跳跃),沉着痛快。下面我们看看米芾写出来的《蜀素贴》。

12a3a《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佑三年八月,米芾应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佑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