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峡颂

刻石在甘肅成縣天井山棧道中,碑額篆書「惠安西表」四字。碑文題名有「仇靖字漢德書文」,是漢碑中書家落款罕見的例子。此碑字體沉著穩重,人稱像泰山之安;其磅礡氣勢,又謂如大河之流。漢隸中此碑最接近楷法。

2a石门颂

此摩崖石刻結字形態大小不一,灑落自然,文中「命」、「升」等字垂筆特長,為漢隸所罕見,遂有「隸中草書」之稱。論者謂其「雄厚奔放之氣,膽怯者不敢學,力弱者不能學」。原石藏於陜西漢中市博物館。

3a東王公、孔子弟子及車馬圖

上層為東王公,東王公和西王母是漢世仙人世界的至尊,其旁常見九尾狐、玉兔、三足烏和其它神禽異獸。中層是孔子的弟子,其中頭戴雞冠的是子路,孔子及弟子像象徵著墓主對儒家思想的服膺。下層為車馬圖,這些車馬有時象徵墓主出巡,有時也用來表示出喪的行列。

4a宮人六品誌

皇宮中一位宮女的墓誌,字跡歪斜,不書姓名,不知何處人,可見其生命之無足輕重。在制度上,唐代宮女分為兩類,一是內官,一是宮官。內官即一般所謂的嬪妃,宮官為掌事者。

5a荊軻刺秦王及車馬圖

上層為荊軻刺秦王圖,有「荊軻」、「秦舞陽」榜題,畫面表現荊軻擲出匕首,誤中宮柱,秦王倉惶而逃的緊張片刻。下兩層為車馬圖。原石現在山東嘉祥。

6a魏正始石經《春秋》初拓未剖本

石經刻有《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隸書三種字體寫刻,故又稱「三體石經」。三體石經刻立未久,即遭永嘉之變而散佚毀埋於地下,清光緒年間始漸出土。本幅為《春秋經》的部分經文。

7a顏氏家廟碑

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所立家廟之碑,述其先世及家族仕宦經歷與後裔學問事業等;顏真卿七十二歲時撰並書,是顏體字的代表作。碑額為李陽冰篆書,與顏真卿楷書堪稱雙絕。此碑四面刻,俗稱「四面碑」。

8a乳母任氏墓誌

這是蘇軾親撰親書的墓誌。墓主是蘇母的隨嫁婢任氏,也是蘇軾及其姊姊的乳母,又養視蘇軾的三子一孫,前後四代。一種新的歷史研究是從帝王將相等「大人物」轉向社會大眾等「小人物」,此誌可作為研究宋代女性小人物的資料。

9a宋德興造像記

宋德興為亡女造釋迦佛像碑,祈願所有的人死後能到佛的世界。圖像包括釋迦出生、發唯我獨尊之語,及九龍浴頂等內容,屬於早期以釋迦信仰為中心的造像形式。

10a鹽井及煮鹽圖

巴蜀自古以產井鹽著名。這幅圖清楚呈現漢代如何築井自地下取鹽,又以竹管輸鹽水入大釜熬煮成鹽。原石現存四川重慶市博物館。

11a虞司寇壺全形拓

器身已佚,器蓋藏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