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一个吉日,所以值得庆贺。因此,古人将冬至作为自然年的岁首,隆重度过,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春节。

1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三天;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而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中国文人墨客历来对冬至深有感怀: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2a汪士慎 《梅花图》,此图为立轴,纸本,墨笔,纵111.3厘米、横50.2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梅枝的出俏太有创意了,较为粗大的梅枝,从左侧伸出到正中,笔锋又悄悄然地回收到左,一个轻灵灵的笔锋弧形呀,将俏丽的梅枝伸上了天空,上接苍穹,下连山崖,好一幅冷峻的梅花图。

3a王冕 《梅花图》 纸本水墨纵31.9厘米 横50.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冬至后招于秀才》

(唐)王建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4a吴彬 《雪梅绶带》

《寒江吟》

(唐)孟郊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

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

荻洲素浩渺,碕岸澌崚嶒。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

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

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

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

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

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5a石涛 《寒梅图》 ,新枝上开满红色的花朵,花朵以细线勾勒轮廓,再以深浅不同的红色渲染,显得娇艳欲滴,给整幅疏寒清冷的画面平添无限生机。

6a张大千《疏影寒梅》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7a清 李方膺 《寒梅图》,李方膺画梅常用的技法,一是以略干的淡墨擦笔为基调,偶尔再混合湿润的浓墨;二是以直角曲折而入,向前延伸的线条画梅枝,并与墨的浓淡相呼应,给人以清新的印象。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8a苏轼《梅花诗帖》,见宋拓《西楼苏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北宋苏轼书,草书。共6行,28字。《梅花诗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苏轼唯一留世的大草作品。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