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展示的题图,是一件21厘米宽、20厘米高的北宋宣和画院的册页,比一般南宋团扇册页的直径要小一点,在方寸空间内,画家以合乎规范的技巧,阐述了《宣和画谱》多次著录的经典题材《桃竹锦鸡图》,而且这个绘画格局,经得起放大成一个巨型屏风,说明这也许是大画的画稿。包华石教授指出,这样的绘画题材,一般在皇家婚庆时使用,竹子代表男方,桃花代表女方。在《宣和画谱》中,这个题材被多次著录,且在画家传记后的作品排列中,排位很靠前。
人们一定感兴趣,如何判断这是北宋绘画呢?我们尝试从基本特征入手,看看这个册页的情况。
很多人喜欢看材料,我虽不赞成看材料定时代,但是册页的绢纹特征(图1、在图5中更加明显)与古籍上说的“经一纬二”,粗看起来非常吻合。而且符合张珩、徐邦达说的,粗看是“经一纬二”,其实还是一经一纬,只是每两根纬线,靠得比较紧密。古人好的著录书上,一般说的都有原因,即便是错误信息,也会有原因。



竹子画法,尤其是竹节特征(图4),与马远等人特别是马远早期的《春游赋诗卷》中的竹子画法接近,《春游赋诗卷》曾在2012年底来上海博物馆参展过“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
这个册页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图中石头(图6)并不强调外轮廓线,这也是北宋的早期时代特征。后来,石头画法都有了明确的外轮廓线,验之其他南宋绘画册页可知。



任何一件作品,都不能证明其自身,而是依靠一个群体间的联系,来证实其自身。所以,对这一件册页解说,只有熟悉宋代册页风格序列,才能容易理解。
很多人希望找到几个原则或几个特征,据此理解宋代册页绘画。在我看来,这个办法有点危险,最好还是熟悉所有宋代册页,全世界所有博物馆,加私人藏家,也就收藏了400件左右,把这些作品全部熟悉,就不难判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