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楹联的鼎盛时期,林则徐、曾国藩、彭玉麟、左宗棠等一干朝廷重臣,都曾创作了一些名联。

1a左宗棠(1812—1885),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和湘军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年号老亮。曾率军镇压太平军、回民起义和捻军,也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曾上疏朝廷,遏制俄英对新疆的侵略,还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局。这里介绍他的三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上联讲立志。虽然家无半亩土地,心里却装着国家兴衰。“心忧天下”,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句意。下联讲读书。“读书破万卷”(杜甫诗句),与古代贤哲仁圣作精神上的交往,集前人智慧以经世致用。据说此联是左宗棠15岁的自题联,抒发了自己的意志和抱负。45岁时重写了一遍,并留下跋语:“三十年前作此语以自夸,至今犹时往来胸中,试为儿辈诵之,颇不免惭赧之意。然志趣因不妨高也,安得以德薄能鲜,谓子弟不可学老夫少年之狂哉。”“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筹边曾此地,恰好修文偃武,我从漳海班师。”这是左宗棠题福建漳州芝山书院联。芝山书院原为开元寺,左宗棠当年曾督办福建军务过此,适书院落成题联。上联说,原先为佛家寺院,今天开设书院,用以弘扬儒家文化。“果然”,表达愿望的实现。孟子曾言:“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孟子·尽心下》)意为,离开墨子一派的,一定归入杨朱这一派来;离开杨朱一派的,必归回儒家。后人以“逃墨归儒”表达儒家一统天下的思想。“梵王”,乃指佛界无所不在的天神,竟也收纳儒家子弟。下联说,我曾在此筹划军事,现在修明文教、偃息战争的理想也可以实现了,可以班师回总督府了。联语今昔对比,借景抒情,言近而旨远。“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这是左宗棠题杭州天竺冷泉亭联。他为此联所作跋语云:“同治三年秋,两浙平定,游冷泉亭,山僧语予,旧亭有‘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一联,毁于兵燹,乞补书之。予因题此,盖为彼氏作一了语也。”此仅“一了语”,俞曲园的夫人也有了“一了语”,联曰:“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天竺”,山名,在杭州灵隐寺南。冷泉亭在灵隐寺前。“入世”,谓投身社会。此句是说,人生如梦幻,世事万物都不好解释。左联言简意明,是对旧亭联的好答语,非俞夫人的俏皮话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