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感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

岑勋撰文,颜真卿楷书,徐浩隶书题额,史华镌刻。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立。碑高260.3厘米,宽140厘米。34行,行66字。

《多宝塔感应碑》是已知颜书中书写时间最早的碑刻,因此反映了颜氏早期书法风貌。从风格看,此碑和他中、后期书法风格出入还是较大的,还没有体现出他雄强、伟壮、沉雄的气象,相对写的严谨、秀整,起收笔见笔见锋,尚未有篆籀之气,略近欧书。故有评论道:“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又点画太圆整,笔写不应著此。米元章谓鲁公每使家僮刻字,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观此良非诬”。

多宝塔感应碑,作于天宝十一年颜真卿四十三岁时,楷书。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而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檀施山积,庀徒度财,功百其倍矣。至二载,勑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於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

1a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

2a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

3a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

4a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

5a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

6a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

7a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

8a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