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的花鸟画风格多样,有着显著的特色。在明清更迭之际,许多画家都不愿接受社会变动的现实,故摹古之风盛行。这些画家不愿与清政府合作,怀着亡国的愤懑之情,以遗民画家的身份寄情于山水画、花鸟画之中,抒发自己爱与恨的情感。他们所创作的作品独具面貌、立意新奇。画家们追求元明时期绘画的笔情墨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此外,以恽寿平、王武、邹一桂、沈荃等为代表的画家在清初画坛影响尤为突出。他们的作品情韵清雅,既有严谨艳丽的工笔重彩画,也有淋漓挥洒的小写意画。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对后世影响较大。承袭恽南田者有近百人之多,其中蒋廷锡、邹一桂、华新罗等人都对恽南田的艺术成就非常钦佩,并受到很大的影响。马荃也是恽南田的众多追随者中的一员。马荃,字江香,江苏常熟人,元驭女(一作元驭孙女),工花卉,妙得家法。她与恽冰齐名,当时的江南人将二人谓之“双绝”。

1a2a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马荃《花卉图》卷(上两图为作品局部)为绢本设色,纵32.5厘米、横207.5厘米。此画描绘了各类花草、飞虫,形象真实而生动,展现出天机物趣。画家继承了恽南田轻快的笔趣,将画面展现得色调明丽、生动有致。整幅作品用笔灵动多变,茎、枝、叶筋均以娴熟的笔法绘成,花瓣则以鲜亮的色彩进行晕染。画家通过精细严谨的绘画技法把墨、色和花草形象融为一体。画家笔下的折枝紫藤从画面上方垂下,末端延伸至画面正中。紫藤花密叶茂、虬枝遒劲。花瓣深浅变化自然,姿态多变,似在微风中摇曳,形如飞舞的蝴蝶。画面底部的兰草细长柔软。画家以中锋运笔,使叶片柔中带骨气。画家通过对淡墨、浓墨的转换来展现花叶的阴阳向背,将细长的叶子表现得立体多姿,彰显出其在微风中翩翩飘动之感。兰花优美素雅、花姿各异,透露出幽淡的意蕴。画家将兰花的神韵和品性赋予在美丽的叶态和素洁的花质之上,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格调。三只蝴蝶点缀于紫藤与兰花之间,其飞舞的姿态令画面展现出勃勃生机。从画家对蝴蝶的结构特征、运动规律等方面的把握可以看出,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

《花卉图》卷共有题识四段。其一:“细叶舒冷翠,贞葩结青阳。本具岩壑姿,托根春园芳。惜无楚灵均,谁能复其常?空令桃李艳,纷纷杂清香。己巳仲秋,南沙马荃。”钤“马荃氏”“字曰江香”“绿窗学画”朱文印,引首钤“状情”白文长方印,题识右下方钤“家学”朱文长方印。“己巳”为乾隆十四年(1749)。其二:“绕屋藤花艳有光,花丛春暖蝶衣香。一枝乞得瑶池种,开并琼姿映海棠。”钤“马荃”朱文长方印,引首钤“状情”朱文长方印。其三:“玉镜台前晓带烟,锦屏风畔列婵娟。无言未必能争宠,虚费宫中买笑钱。”钤“马荃氏”“绿窗学画”朱文印,引首钤“状情”白文长方印。其四:“牵牛篱落菊花香,又见秋光上海棠。更有一枝浓艳似,谢家新染紫罗囊。江香。”钤“马荃氏”“字曰江香”朱文印,引首钤“花奴”朱文长方印。由四段题识可以看出,马荃在文学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此作中的题画诗不仅与画中的花草、昆虫相呼应,更道出了画家的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体悟,为作品增添了意蕴和赏读乐趣。

马荃的花鸟画除继承了恽南田的笔墨风格外,还具有陈淳之笔意。陈淳在没骨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颇高,其笔墨收放自如,作品属文人隽雅一路。马荃笔下的兰花就具有陈淳的笔墨意蕴。这些兰花鲜活生动又具有温润的格调。在《花卉图》卷中,马荃以细腻的手法展现出其深厚的造型和设色功力,将女性所特有的温婉柔润之感赋予在花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