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是习画基础。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临摹画,有的直接摹原迹,有的出于背临,有的依据钩摹本再临,又有火前火后之别,画家或临或摹,忠实程度不一。中国画讲求师承。张彦远认为历代画家“各有师资,递相仿效”,可见临摹是对历代经典之作的传承和发展。现存于世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和张萱《捣练图》均是宋人摹本,逼真的摹写往往比创作更有意义。对于画家来讲,摹易临难,不管是临还是摹,从“形似”过渡到“神似”是临摹的第一目标。

1a图27:北宋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美国纽约王季遷藏

2a图28:唐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徐悲鸿博物馆藏

▌武宗元临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图27)可能是宋初绘制寺观壁画的样稿。描绘道教神仙出行行列,全卷本应为88名神仙, 但此卷缺最后一名压队的神将,故画中现有了帝君、10名男性神仙、7名神将、67名女装神仙(包括玉女和金童),共计87名神仙。徐悲鸿纪念馆藏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图》(图28)其构图与此相同,但缺最前一名神将,故所绘共计也是87名神仙。 《八十七神仙图》则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徐悲鸿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

3a图29:五代 周文矩(南宋摹本) 琉璃堂人物图卷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4a图30:清人画 周文矩文苑图 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5a图31: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摹周文矩《文苑图》

据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琉璃堂人物图》(图29)和弗利尔美术馆藏清人画《文苑图》(图30),其母本为故宫博物院的周文矩《文苑图》(图31)。前者保存完整,但与清人画摹写水平较差,人物面相稍欠神采,衣纹用笔颇见柔弱,且图首宋徽宗题“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神品上妙也”和下钤“ 內府图书之印”均伪。而后者人物神采奕奕,笔墨功力深厚,特别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极似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应为周文矩原迹,但前半段已佚失,并被宋徽宗赵佶误题为“韩滉文苑图”及“天下一人”押宇等。

6a图32: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故宫博物院藏

7a图33:北宋 (传黄筌)苹婆山鸟图 台北故宫藏

▌林椿摹黄筌《苹婆山鸟图》

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素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黄家”即指黄筌和黄居寀、黄居宝父子。他们所开创的富贵、华丽、写实的画风,成为后来历代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林椿则为南宋画院待诏,工画花鸟、草虫、果品,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林椿《果熟来禽图》(图32)为南宋初期花鸟画的代表作,与传黄筌《苹婆山鸟图》(图33)极为相似。图绘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栖息一小鸟,翘起尾巴,形象生动可爱。悬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刻画细致,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

8a图34:宋 马兴祖 香山九老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9a图35:南宋 刘松年 九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a图36:宋人画 香山九老图 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

▌刘松年摹马兴祖《香山九老图》

以上三图绘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作画的情景。根据白居易《香山九老会诗序》的内容可知,对九老雅集的描绘早巳有之,到了南宋时期,此题材在画院中也非常兴盛。马兴祖(1131至1162)为南宋大画家马远祖父,绍兴间画院待诏。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间(1174-1189)画院学生,绍熙间(1190-1194)升画院待诏。可见,马兴祖去世后刘松年才进入画院,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刘松年《九老图》(图35)将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图34)中间的山石改为小桥道路,增强了画面整体感。

11a图37:元 王振鹏 维摩不二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12a图38:金 马云卿 维摩演教图卷 故宫博物院

▌王振鹏临马云卿《维摩演教图》

元代界画大师王振鹏《维摩不二图》(图37)卷自题曰:“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宫花园山子上,西荷叶殿内,臣王振鹏特奉仁宗皇帝潜邸圣旨,临金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王振鹏的临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维摩演教图》(图38)的艺术风格、构图章法等极为相仿,只是在局部纹饰上稍有细微变化。据此得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为马云卿所作,而不是相传李公麟所绘。事实上,这两幅作品均代表着早期白描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13a图40:唐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14图41:宋 萧翼赚兰亭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15图42:唐 阎立本 画萧翼赚兰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临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唐代何延之《兰亭记》详细记载了监察御史萧翼从辩才处智取《兰亭序》真迹,成为中国书法史中很有影响的一个故事,其场景也成为众多画家的经典素材。现存《萧翼赚兰亭图》(图39-42)主要有阎立本、宋人和元代钱选四本,分别藏台北故宫、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和弗利尔美术馆。其中北京故宫藏本相对较简略,省略了僧人身后仆从烹茶的情形。徐邦达先生认为辽博、台北故宫藏本大致全是宋人临本,北京故宫藏本衣纹带方折而多顿挫,为南宋人作无疑。而元末大画家钱选本酷似辽宁博物馆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