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少时便立志习隶,学汉碑达30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产,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孔尚任在《郑谷口隶书歌》中曰:“汉碑结僻谷口翁,渡江搜访辨真实。碑亭冻雨取枕眠,抉神剔髓叹唧唧。”这正是郑簠爱碑如痴的真实写照。他是清初最重要的参与访碑活动并全力学习汉碑的书法家,为当时知名文士所追捧。他极力倡导学习汉碑,对后来汉碑之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郑簠的隶书主要得力于《史晨碑》和《曹全碑》,后者吸收得更多一些。他所书隶书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富有变化,形态多姿而不失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活脱洒丽的新意。他自称:“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控于钧弩,少弛则败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其隶书列为“逸品上”。 其传世书迹有《卢仝新月绝句诗轴》《浣溪沙词轴》《剑南诗轴》等。
本幅隶书录七言诗一首,末识:“剑南诗庚午春归日书,谷口郑簠。”“庚午”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作者时年68岁。此幅隶书用笔厚重,结字稍扁。郑簠的隶书到晚年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在用笔上少了一些轻灵飘逸而增加了沉实厚重的气息,特别是一些挑的用笔变化较大,结字也更加紧凑。
释文:性耽丘壑厌纷华 溪上长松竹里家 欲遂平生栖隐志 数椽茅屋傍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