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邹一桂,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他首先是一名官员,其次是个学者,最后才是一名画家。像他这样有官阶品级又非以绘画为职业的人,历史上习惯将其称为词臣画家或翰林画家。在清代,词臣画家是宫廷画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臣画家的作品脱去匠气,具有文气。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邹一桂《栖霞胜赏图》(见下图),纵118.2厘米、横48.5厘米。此作是邹一桂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创作的带有小写意风格的山水画,具有词臣画家作品的特点。

《栖霞胜赏图》风格简淡幽逸,格调含蓄婉约,展现出一种轻松明朗的氛围和“约余跨绝顶,杖策拨云寮”(邹一桂句)的意境。画面中,树木排布疏朗,峰峦起伏明晰。画家并不注重展现山险林密的视觉效果,而是着眼于直壁幽穴、怪石突泉、飞瀑拱桥等细碎小景的描画,以此来突显出奇幻缥缈的胜景。为了配合画面结构分散的构图特点,画家巧妙地运用精细的笔法,以长短变化的细线勾勒景物外形,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以擦笔。看似简单率意的线条展现出劲健的笔力,使景物在飘逸中又彰显出坚实之感。在设色方面,画家以大面积的色彩进行铺染,画面整体色调显得清雅温暖。作品精致典雅,体现出典型的词臣画家的艺术风格。
此作虽然表现的不是大山大水,但却毫无纤弱之感。画家采用了全景式的高远构图形式。从前向后的景物由密而松,使画面视野显得尤为开阔。这种取景方式适用于描写特定的地方实景。画家以俯瞰视角描绘景物,注重画面各部位之间的连续感,同时也十分强调各景致的位置分布。此作画面有着强烈的远近距离感,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视觉效果。其实早在15世纪末,这种地方风景的描绘方式就为苏州一带的画家所熟知。到了明末,张宏对这类实景图像的描画有了进一步突破,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同为江苏画家,邹一桂很可能熟悉张宏的画风,并受其影响。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栖霞胜赏图》并不是一件单纯意义上的览胜之作,而是与邹一桂接驾一事有着密切的关联。此外,这件作品不仅具有词臣画家的艺术特色,又兼具一些新的绘画形式,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