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山行旅》为中国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该作品使用丝质的绢作为画布,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以浅淡的色彩作极为精致的构图,举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至于人物、马匹亦能够在尺寸极为渺小的限制下,活灵活现,因此受到历代收藏家珍爱,如今已有许多印记,该作品已收藏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字款,确认此画为范宽真迹。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绢本,水墨,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安仪周花巨资从收藏家梁清标手中购买了《雪景寒林图》,临卖时,梁清标便在画上盖上了自己的”蕉林收藏”之印。后来,安仪周将《雪景寒林图》秘密收藏起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曾经著有《墨缘汇观》,书中,还有他对《雪景寒林图》的著录和赏评。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范宽真迹尚有争议。长期以来。此图流传不明。图上之印”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点,可见宋代藏于宫中。从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处。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图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两枚和”观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后见录于《墨绿汇观》,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两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与此同时,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此图曾被清宫收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又流落民间,被收藏家张翼购得。今有”潞河张翼藏书记”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两印。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