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观碑,全称“大唐潞州长子县白鹤观之碑”。唐垂拱二年(686)长子县宰高同建碑,立石于长子县城西北0.5公里城关镇大北街西北的台地上。螭首龟趺,通高435厘米。碑首高50厘米,碑座高135厘米,碑身高250厘米,宽128厘米,厚44厘米。碑额隶书阴刻“大唐潞州长子县白鹤观碑”。碑文楷书,记载了始建白鹤观的规模与盛况。共38行,行70字,无撰书人名氏。
其书法用笔修整,字势停匀,行笔从容,结体疏朗,气势内收,谨整肃穆,凝实中有清逸之趣。用笔的起收、转折明显,相类于薛曜、薛稷笔法;碑中文字笔画有较强的隶意,尤以横、撇、捺画为明显,《山右石刻丛编》谓“初唐人作字体本近分书”,这是因去古未远而形成的书写风气。这通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刚劲的书法力度,其力量来自浑厚沉实的笔势以及不断变易的笔法,使我们感觉到的内在的、含蓄的、立体的力感,这样的力感,比起袒露无遗、剑拔弩张的点画,则更加深邃,更加不可测度。
白鹤观碑传说为虞世南所书,或谓欧阳询书,俱不可信,立碑时此二人已去世数十年。《山右石刻丛编》、《金石萃编》、《金石录》、《寰宇访碑录》、《山右金石记》、《海外贞珉录》皆有著录。碑现存原址,已断为两截,残毁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