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白玉蟾并不是一个十分知名的人物,但他作为道士的身份却播于人口。白玉蟾是道教南宗五祖的的实际创始人,其地位与当时道教内丹派北宗的一代宗师邱处机相当。也许是因为宗教家的身份,使他充满了神秘色彩。他的身世和履历让对他感兴趣的人大伤脑筋。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接受了他出生于南宋光宗绍熙甲寅(1194),卒于理宗绍定己丑(1229)的说法,终年三十六岁。
《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
释 文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宝生。天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求天灵。九帝高气,三光洞□,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
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乃叙仙人张惊喜之事。自书七言绝句六首,分咏丹光亭、藏丹岩、梯云栈、听鹤台、宣诏石、整衣坛六景。其一云:“仙人不见张惊喜,尚有药炉荒碧苔。”按:仙庐峰在湖南。宋?范致明撰《岳阳风土记》云:“又有宝慈观,乃张真人炼丹飞升之所。弟子葬其衣冠,俗谓之衣冠塜。丹灶遗迹尚在仙庐峰左。石臼二,因岩石为之。”《湖广通志》卷十二《山川志?华容县》:“石门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仙庐山,七峰甚高,有晋张惊喜炼丹处。”张惊喜为晋代道士。白玉蟾一生云游四方,据文集记载,他曾到过鼎州(湖南常德)。因此到岳阳完全有可能,但书写年代不详。此卷行笔舒卷自如,有《瘗鹤铭》之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