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顾恺之游浙江回,友人问之,对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遂成咏山水一代名句,后世以之绘图者甚众。征明此图,山重水复,岩壑森秀,正是写顾恺之词意,然壮伟之造境,却以松秀之笔墨、妍冶之设色缓缓写出,故苍岩密树之间,在在有书卷气溢出。画由心生,文征明以诗书涵养胸中山水,故文秀天成,自成生面。文氏专于艺,也笃于友谊,作画一丝不苟,为友人作尤倾尽心力,故最多佳作。此卷为弟子陆师道画,兴来而作,“兴阑而止”,断续作辍者十有三年,其不愿率意苟且如此。卷前引首亦其的笔,合之遂成双美。此卷曾经清嘉、道时陶澍及近人李鸿球、杨凡等递藏,上世纪七十年代影印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之《明代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四大家书画集》,识者其珍之。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陆师道(1510-1573),字子传,号元洲,后更号五湖、五湖道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工部主事。居官不数年,以奉母辞归故里,遂师事文征明十余年。诗、文、书、画,文氏四绝,并能传达。山水淡远类倪云林,书尤工小楷,为一时之冠。
是作曾经陶澍(1779-1839)、李鸿球(1899-1978)、杨凡递藏。
1.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学识渊博,于经史考据、考论名物、文章诗赋无所不通。
2.李鸿球(1899-1978年后),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剑花楼,湖南浏阳人。早年习经济,富收藏。研究董其昌的著名专家,藏有《石渠宝笈》著录之作二十余件。后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任董事长。
3.谪仙馆珍藏书画至宝、曼石私印、衡山杨氏、谪仙馆,为杨凡藏印。杨凡,湖南衡山人。香港电影导演和专业摄影师。曾游学英、美、法,热衷于电影、摄影、音乐及美术等艺术。收藏书画名品甚丰,与张大千交好。

引 首:溪桥觅句。征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