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拓 唐《姜遐断碑》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姜遐碑,约唐玄宗即位后(712)刻。此碑早年断裂,碑首及上截觅失,仅余下截,故称“姜遐断碑”。1974年在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姜遐墓附近发现碑首及上截,昭陵博物馆将其与旧存下截相接,始成全碑。碑为螭首,身首高279厘米,下宽103厘米,厚31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吏部尚书姜府君之碑”。碑文楷书,三十四行,行七十字。下截因捶拓既久,字已磨灭殆尽;上截断为两块,碑首与碑身相接处亦已断裂,然因出土不久,文字大部清晰。姜睎撰文并书。此碑书法绰约,楷书中略带行意,体势规模虞世南,笔画圆柔而有力,大方而姣媚。历来为人所珍视。姜遐事迹所记甚详,足以补史。(阴山工作室)
姜遐碑原称姜遐断碑。此碑原为唐昭陵物。至清仅见断碑下半,1947年上半碑出土发现。此本为宋元间拓本,端方旧藏。据张彦生《碑帖鉴定》,此拓最佳本为潘祖荫、吴湖帆旧藏本,今入藏上海博物馆,又武林韩泰华本,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张彦生称韩本较端方本拓工精,是即端方本。知姜遐本明前拓本海内外仅存三部,潘吴本、韩本皆入公藏。而唯此端方藏本留于民间。故罗振玉称此为“巍然为海内之冠”。
此本杨守敬、罗振玉、胡棣华、王闿运等一时名流,俱以长跋考订,笔墨灿烂,可称碑帖、题跋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