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卓尔昌的《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擅草书。” 清代《历代画征录》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
有关张飞书法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代梁陶宏影的《刀剑录》。他写道:“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入于吴。”但是可惜的是现在原物已经失传。到了明代,《丹铅总录》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庙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清末,四川灌县望族胡升猷家中富藏,精于鉴古。其依家藏原拓将“立马铭” 重新凿刻于八蒙石壁上。可惜如今八蒙山连清代重刻的摩崖也不存在了。陕西岐山现存一通碑刻,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任陕西岐山知县胡升猷时依拓本重新刻碑,为青石质,宽167厘米,高38厘米。铭文正文是隶书云:“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合于八蒙,立马勒铭。”隶文后附一小跋,颜体,是胡升猷题识:“桓侯立马勒铭。相传以矛刺石,作字在四川渠县石壁。今壁裂字毁。光绪七年六月,捡家藏拓本重钩上石。侯之精灵如在目前,非徒爱其书法之工也。”细观碑刻正文,笔画丰满遒劲,气势刚健凝重,结体浑朴敦实。横画“蚕头”暗藏,“燕尾”明显,既具时代特征,又显个人风格,而且极具婉转圆通的韵味。中锋藏锋如锥画沙,很是精妙。整体布局不杂一丝浮躁之气,极为认真。又因其依旧拓而刻,笔面颇多漫连,故又不失古茂之风,令人颇多玩味。铭末小跋,乃胡升猷所擅之颜体书写,令人耳目一新。拓本及其此碑现存陕西岐山。

据说张飞还会写诗作赋,在打败张合后,他率部巡游真多山,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真多山游记》:“王方平采药此山,重子歌玉泸山涧。雪,住宿方行。”十九字的游经,情景交融,言简意深,体现了张飞的个性。十分可惜的是,张飞所画的美女图早已失传,要不然现欣赏猛将笔下的美女,该是别有一番风情。如今,只剩下张飞的立马铭可以让我们遥想张飞当年意气风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