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邕画像

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一天,蔡邕去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在门外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2“飞白书”示例

【书法作品中的飞白五忌】

飞白,是一种特殊的用笔方法。在运笔的过程中,毛笔的含墨少,运笔较快而露出的的一丝丝白点。仔细观察古代书家的飞白,或顾盼生气,或酣畅醇厚,或潇洒自如,或痛快淋漓,或清丽秀逸等等。那么我们应该用好飞白呢?我认为应该有“五忌”。

一忌、起笔就飞白。飞白出现在单字的起笔处或笔画的前端,尤其忌讳出现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原因很简单,单字的起笔处出现飞白则笔锋散漫,首字出现飞白则笔墨轻浮,使得整个作品失势。

二忌、一字多飞白。倘若一字多飞白则笔画不实,有轻飘之嫌,这是取墨的多少不熟之故。

三忌、整幅多飞白。倘若飞白过多,容易导致松散不实,气短而乏力。飞白是点缀作用,以少为好。在书法的创作中,应该整体构思。

四忌、飞白过于长。一般的书写着不要过于的追求用很长的飞白,要练好用笔的基本功,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就会达到自由表现的境界。

五忌、飞白不自然。飞白不自然的原因多是软弱无力,仔细研究名家的飞白,形制上,刚柔相济,用笔上,中锋侧锋过渡自然。

飞白可以让我们的作品笔画多变,墨色不一,虚实相映,增强艺术的审美情趣,产生视觉的冲击力,从而让我们的作品产生感染力。

3唐代所传《升仙太子碑》为飞白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