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地券”(亦称冥契、幽契)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降传布于大江南北。“买地券”最初只是作为死者领有阴间土地的凭据,通常附有道教的制鬼符篆,券文刻写或笔写于砖、铁、铅板、石板等硬化的物品上,以便于墓中久存。
买地券书法属于民间的带有世俗意味的书法。过去的书法史对买地券书法并没有重点关注,但也并非完全无视,在出版的各种书法史图录中都有买地券的石刻及烧制的砖刻出现。就历代买地券的书法特点来看,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如时代整体书风的影响、民间书风的影响、个性化书风的表现以及由于不同材质的载体、不同制作方式对其书法特点的影响等等。
西汉《杨童买地券》的书体,与同时期西汉《五凤二年刻石》非常相近,是带有篆意的方化隶书,但汉隶典型的波磔用笔尚未出现。
东汉的《大吉山买地券》已展示出较成熟汉隶的样子,加强了用笔的左右波拂分展及结构的横势开张。
北魏《太和元年买地券》已明显是北魏时期带有势态美并保存一定隶意的书体,并由于是砖刻,点画具有材质所独有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