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荐季直表》

想钟太傅以七旬高龄,手书小字,怀无私厚意而荐举,著墨为真,空韵回旋。中“年荒谷贵”四字,结魏笔鼎立之沉肃,开晋书清淡之风神。

又此帖字字精而藏,一片开通。虽坐看沧海莫有如此。年古稀,便耳目不乱,天真复归。行坦荡,则似“季直之策”,掠磔有声。临此帖,正不可一味向苍白、呆板里去,也不宜专挑其上下承接之宛转而长作故意扭曲之体态;要在无意之铿锵。大丘壑中飞鸟一纵,万籁左右有应。群鸟飞鸣,则山谷如春。此一景,唯在深林之内,不动便不察,绚烂便消息。

楷法之声、律,在毫末。姿态任有千般——本也无千般万种,亦难抒情。如日月星汉,若出其中,要在一个“若”字。又如老骥烈士,要在其心“不已”。因冬至夏,步行跃马,都看做“澹澹”一水。

年荒谷贵秋色清,季直之策岫出行。莫道人生知己少,雅风会意四时兴。古人诗书从不分别,统系竹管。腹内诗书,造笔端神采。今日学书,便纯做挥墨。不诗不吟,不吟不音,青竹于山野,包涵雨雪春秋,岂非妙胜岚烟一物?字如何写得老成,读书行路,缺一不可。

相关链接:

杨宾《大瓢偶笔》杨霈校本:黄初二年八月小楷书,至元三十一年甲午陆行直始得真迹。今为国朝《三希堂帖》第一种。世有真赏斋本、停云馆本、秀餐轩本、玉烟堂本。

林志钧《帖考》北大出版社本:《三希堂法帖》。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吾所收名笔,褚河南《哀册文》,最后得钟太傅《季直表》。”明都穆《寓意编》:“城西张氏藏钟元常《荐季直表》,今在石田翁家,李少卿近跋钟书,定为真迹,余不敢以为然也。”张丑《清河书画舫》云:“元章白首阅书,无魏遗墨,故断自西晋。其后好事家收钟繇《季直表》墨迹,混用米芾之印,岂未睹《书史》之文耶?使晓人为之,必不出此等症牾伎俩也。”《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录朱存理《铁网珊瑚》,陆行直、郑元皊、袁泰、李应祯等跋,又吴宽跋,以上同《汇考》。此外又录祝允明《祝氏集略》、文徵明《甫田集》、王世贞《弇州山人稿》。

此帖曾归华东沙,刻入《真赏斋》。未久,并入《郁冈斋》。其真迹为大戎胁取,以赂权相,后籍没入库,用以代禄。落入一缇帅手。帅没,为王世贞所得,有跋,见《弇州集》。清初入内府。今人欧阳辅《集古求真》第八册《三希堂帖》案语谓:“‘民’字缺末笔,显为唐人所为。无论前人多言其伪,即以为真,亦临本耳。”

《汇考》卷四,载文嘉《严氏书纪》钟繇《荐季直表》小注云:“初藏吴中张氏,后归石田先生家,复在王元美处,吴匏庵定为真迹,然非元常笔也。”吴升《大观录》卷一《荐季直表》:“白麻纸,带牙色,质坚厚。”所录刘岑等题字,同《汇考》,多一毕良史跋,吴氏以此表为唐时高手钩摹。《戏鱼堂》《真赏斋》《大王烟堂》《郁冈斋》《西麓堂》《秀餐轩》《有美堂》各帖,皆有《季直表》。

杨震方《碑帖叙录》上海古籍社本:魏钟繇小楷,十九行,末行署衔“黄初二年(二二一)八月司徒东武亭侯臣钟繇表”。真迹元时在陆行直家,明中叶为沈石田所得,旋归华东沙华氏,刻入其《真赏斋帖》,未久,并入王肯堂《郁冈斋帖》。至清代真迹进入内府,《三希堂法帖》以此冠首。清孙承泽以此帖为伪作,王澍则以唐宋未闻为疑。其实,宋人已有刻本。《博古堂帖》《淳熙秘阁续帖》《戏鱼堂帖》亦收之。今详审此帖,“民”字缺笔,似为唐人所临。惟此表笔法淳古,即非真品,亦足为小楷模范。

1钟繇《荐季直表》

王学岭临书脞语(十二)

王学岭临书脞语(十二)

笔法:由汉入唐,举重若轻

笔为书之先。

笔法古已有之。传卫夫人《笔阵图》载由秦相李斯《笔妙》增减而成,并慨言:“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此颇可为本段提要。卫夫人以弱肩担书脉,论精而理彻;于南北匆忙之间传延笔法,使温善鼎彝经千年仍浸润翰藻,若非则无王氏噌宏、虞书清越、董字风回。

喜俗厌古,缘情弃道,乃障目掩耳之为书,用笔再熟,只是无来处,即松雪、八大之清旷高才,亦由古中出新而自开境界。乏学寡闻,据案费神,则坐井刻舟之为书,笔也不得熟。古今彻悟笔法者,皆堪“通灵感物”,胸中天地笔下万千。吾辈尤可详读其论,以探之通达自然、感抒物理。

时下学书人,颇有存疑求质于古、执干戈而非干戚者。则古人纵千般可疑,其书佳,便是吾辈可敬且学之者。

2王学岭 楷书观钟繇《荐季直表》有感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