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药方,还是得自己给自己开。我的人生秘诀是:适合我自己的尺寸。

我说这些所谓人生秘诀的时候,我的头发不停地白着。我自己知道,这些自说自话,更像是一个老东西的呓语。

活着,爱着,看着,想着,做着,便是人生的全部吧!

据说男人是泥捏成的,可我是脂肪堆积成的,因此走起路来,如鸭,如鹅,蹒跚的;如风里的枯柳,如席间的醉蟹,摇摇摆摆停不住。可我的心,是雪里火焰,是海底红烛,永远在燃烧。据说,人身上的铁只够打一根铁钉的,太少了,我不愿意。

1我总是想搞清楚,行走在世上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分子式?大约首先要保住三分狂气,然后需要增加两分灵气,两分傻气,一分虎气,一分猴气,还要有一分运气。按照从前的惯常做法,凭我以上的供述,足够开我半个月的民主生活会了。特别是那个“狂”字,我已经不明不白地背了大半生。在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因为我入学伊始便想和一位于讲师讨论车、别、杜(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让讲师骂了我个人血喷头之后,因为“狂”这个字儿,我填写的入团表,被团支书给废了。怎么啦你?你已经有一点儿老了,你怎么又拾掇起18岁的信条,你这家伙故伎重演、老调重弹?你真的就像老北京说的那样,破东西,烂东西,破烂东西装破烂?“不,不是这样。”请允许我申诉:三分狂气,乃是幻想、理想和不可摧毁的自信的化合物,是三合一,决非属于精神病例的狂妄和狂躁。在我年轻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慈祥的长者常说:“初生牛犊,狂点儿,慢慢就好了。”可是,老了老了,狂为何来?为何而狂?记得古诗人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乃是现身说法,告诫人应当越老越需保持“狂气”,保持那种“进取心”。狂气和朝气是孪生兄弟,是热气蒸腾、天天向上的样子。人须用朝气抵制死气和暮气,别叫自己早早地有了腐尸的味道。

2至于灵气,爹娘给了些,多半还要自己练活儿,要坚持一种态势,善于运用变通思维,打通思维的孔窍。傻气呢,太重要了。面对那些飞短流长,那些姑嫂斗法,那些名分儿呀、座次呀,千千万万要傻气些。很多时候,须装拙守愚,装装“孙子”。难得糊涂,是大智慧。大气地面对人生,能省多少烦恼!若是有人对你使了个绊儿,只要没伤及筋骨、还爬得起来,就爬起来拍拍土,走你的路吧。你赢得的是做你的事情的时间,何傻而不为?虎气和猴气,是为事业奋斗不可或缺的两面——勇猛顽强与灵活机动,不用细说。至于运气,当然少不得。上帝同志在分果子的时候,给每个人都弄了些运气。运气是个稍纵即逝、跳来跳去的精灵,一定要抓得住。关键是,人和运气撞个满怀的时候,前期准备要足够,后期衍展心里要有数。

能够在生命中使用汉语,真是极大的幸运。汉语常常能够以其朦胧和模糊的方式,将难以言传的博大和深刻,表述得清清楚楚。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包容着人生和历史的大学养。汉语感觉的触须可谓无所不到。仅仅一个“气”字,就说不尽,道不完。人活一口气,属自然科学,亦属人文科学;争气而不赌气,炼气而不憋气;有气概,有气度,有气质,需终生修炼,仅凭一时的顿悟是不行的。顿悟如婴儿初生,肢体已全,但若修炼得“道树”婆娑,还要渐修,不可一日颓废,不可一日没得“狂气”。就中国绘画而言,人们常说好画一打开便炁气扑面。这里的炁气,同时包含着画家和作品的气度、气势、气韵等许多方面。窃以为,画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宁霸气,不俗气;宁虎气,不流气;要灵气,不匠气。“气”要内敛,“气”须贯通,得“气”便活,无“气”便死,怎一个“气”字了得?

说到这儿,我知道,我该闭上嘴去修炼丹田“炁气”去了。(附图为韩静霆自画像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