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16年也快接近尾声了……这也意味着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谈到春节就不可避免会想到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关于桃符有一个传说,《山海经》里记载,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之事,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汉族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人们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在这,我也给大家讲几个关于春联的小故事:
一、王羲之智取春联贼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
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二、乾隆打赏做秀才
江南春色迷人,非北方可比。话说喜欢南下的乾隆皇就常爱往江南跑,这不,某年春节,乾隆皇心中高兴,来到江南一小镇,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如同新贴,乾隆见一户人家的春联写着: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动地人家。
横批:先斩后奏
乾隆觉得这春联口气颇大,房子却是破旧茅屋。再三打听,原来是寻常人家。乾隆皇心中恼怒,便找了写春联的人来问个究竟。来人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乾隆又好气又好笑,问那少年对联的构思从何而来? 那少年说:“父亲是卖烧饼的,是一个二个地数给人家吗?二叔是卖鞭炮的,鞭炮不是惊天动地吗? 我三叔是屠猪的,杀猪时口要吹气敲打,不是先斩后奏吗?”
乾隆听后,笑道:“说得有理,我封你做秀才,赏你五百两银子,作读书之用。”
三、今天的故事没有了,怎么办?
答:1、明天再看~
2、点击链接,买个万年红回家自己写~~
墨池 定制万年红龙凤洒金款对联
上线咯
第二件
半价
半价
半价
☝ ☝ ☝ ☝ 墨池 定制万年红龙凤洒金款对联 尺寸可选:四尺四开 17×104cm(五言对联 四言横批) 四尺三开 23×138cm(七言对联 四言横批) 规格:5付+5张横批/包 价格:15-18元(产品上新,第二件半价) |
欢迎点击下方 ▼
链接购买哦
➤ 商城客服微信:mochisha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