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富贵绚丽,荷花清净雅洁,菊花吉祥长寿,梅花高洁坚贞。吴昌硕将 “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创造性继承书、画、篆刻等艺术,他的才能全面,以及其各项造诣的高超,都是不多见的。“不薄今人爱古人”,再融入自己的个性和长处,使此《花香四时》花香四时、诗画妙墨,森然独具面目。

缶翁自述:“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笔作画。”一语道破了他领悟到书画相通的道理,钟鼎篆刻之笔入画是他的长处,于是便将自己在金石书法上的经验充分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吴昌硕以写意花卉见长,尤其擅长画梅、兰、竹、菊、荷花、水仙、藤本植物等题材。《花香四时》以纵长的立轴形制布局取势,此种构图因为长度长,更便于发挥书法纵横排奡的笔势,在布局的开合也适合花草木石的穿插安排,更符合草木花卉向上生发的自然生长规律。

此《花香四时》再现吴昌硕金石书法粗狂深厚、苍劲朴茂的风格特征,以书入画在文人画家中屡见不鲜,所不同的是吴昌硕以草篆入画,首先他的草篆得力于金石和篆刻,将石鼓文,封泥,砖瓦等书体的特点,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大片的题字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蛟龙飞腾的题款,参差错落,与花卉相映成辉。

《花香四时》在绘画布局上统一采取对角斜视之势,重心偏于一侧,以茎梗植物为主,花与大石相映衬,与大石之厚重沉郁形成对照,从而令画产生刚柔、动静、繁简、虚实并集的韵律感。

1《荷花》一幅最见吴昌硕画风雄强霸悍的气魄,大泼墨的荷叶和荷杆元气淋漓,荷花用笔浑厚设色素雅,茨菰叶片的穿插交错和墨色控制恰到好处,鲜活欲滴。

2《牡丹》一画绘牡丹、水仙,纵横交错的枝干和花朵构成了一个错杂交响的华彩乐章,湿浓淡各相宜,在古厚奇拙中蕴含秀润。

3《秋菊》结构上、设色上对角取势也强化了花姿形势,笔、墨、水、色的运用堪称一流,画家工于篆籀的过人笔力和金石篆刻分朱布白的巧思在这幅红、黄菊花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4《梅花》枝干交错如铁网,平面构成的意识强烈,极具现代空间构成感,整幅画面在强悍之气和墨色韵味之间并不是只取一端,而是在秀润中透出苍茫古趣。

诗意在画内,吴昌硕把诗意演化成画意,他以诗人的情怀来描绘景物,画面充满着诗的意境。“踌躇欲画荷花,幻出一处烟霞”、“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用诗的凝练、概括来推敲画面。若要读吴昌硕的画,一定要深深地体会他的题诗,沉浸到那诗画交融的境界中,才能得其真味。

色彩的独到运用是吴昌硕大写意花卉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此《花香四时》敢于大刀阔斧地使用大红大绿对比色,这与过去文人淡雅的格调形成鲜明对比。红牡丹用色艳丽厚重,以绿叶搭配,浓墨涂抹荷叶,荷花几笔勾勒完成。他巧妙的以色助墨,以墨醒色,画面效果强烈而不刺激,在追求色彩夸张的同时,也注意色彩的微妙变化。大胆使用西洋红、浓绿、赭色等重色,与墨色交相辉映,自然奔放,水墨色交融一体,淋漓写意,苍茫浑厚。

白龙山人题盒:花香四时,缶翁妙墨。王一亭、吴昌硕并尊为“海上双璧”,他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功臣及造诣深厚的海派书画大家,对海派书画整体的发展,特别是艺术领军人物的确定,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王一亭对吴昌硕书画金石的广为推广,而他个人在书画创作上,也以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为海派书画增添了光彩。为此,吴昌硕在赠他的对联中曾写道:“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由此可见两位画坛巨擘的深厚情谊。

《花香四时》为吴昌硕晚年巨制,画风奔放雄劲,为先生画艺纯熟、精力弥满之时。笔力老辣,花朵纵横恣肆,气势雄强,穿插揖让从容大方、汪洋恣肆,苍茫古厚之气盎然。布局、笔法、设色的变化更使其呈现出丰富的形态特征,乃吴昌硕晚年难得的一副佳构。站于前,即可感受到于右任对吴昌硕的评价“诗书画而外,兼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后,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的评价绝非过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