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在书中看见一位著名画家说:“绘画就是删除”,进而又有了“观察就是删除”的结论。一时间感觉强烈,大有醍醐灌顶、甘露入心之快。细想,一个人一天、一个月、一年要看见、要经历多少事情,而能够引起我们注意、联想的,让我们决定塌下心来要做的事又有多少。
其实,人生中的每一时刻都处在一种不自觉的删除过程中。如果可以将这些无意识的选择和删除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变成有意识的挑选和删除,应该说是件好事。起初,当大量事物的表象向我们涌来时,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自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那些带有倾向性的感受是零散的点,后来逐渐变成一个面,再渐渐地变成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这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如果我们尽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将一切观察到的东西都纳入有意识的选择,我们就会将精力聚焦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继而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聚焦后的点就像一个灵物,它有许多灵敏的触角,有时会不经过大脑判断就直接伸向对它有用的东西并予以合成,其余的便被删除了。因此,观察便是选择和删除,而且生命历程越长,经验越多,修养越深,这个灵物的触角越敏捷。因为它具有再生性、繁衍性和蜕变性,能径直地向宽处、向深处发展。(附图为刘春雨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