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欲说当年好困惑——大师的蹉跎岁月
谈起影响中国近代书画史进程的大师,齐白石恐怕是不得不说的其中一位。然而世人更加瞩目的是大师的成功和光环,其实在大师成功的背后隐藏着更多鲜为人知的感人经历!
也许齐白石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是一个干农活的料。从小就身体纤弱的他令父母颇为担忧,无奈之下父母便送他去读书,不料却因为自然灾害不得不辍学,读书不成的齐白石不知不觉在家已经蹉跎几年的岁月!到他15岁那年齐白石才正式拜木匠为师,学习一门手艺,从此齐白石就开始他的木匠生涯!
二、打给齐白石的第一计耳光
不知不觉,一年多的蹉跎岁月已经过去,齐白石一直在重复着拉锯刨花的无聊工作。一天,师傅带齐白石去一大户人家打八仙桌。路遇同行,师傅赶紧让齐白石卑躬屈膝,恭恭敬敬的给他们让路。这一举动深深的触动了齐白石,对于自尊心较强的齐白石来说这无异于打在他脸上一计响亮的耳光!
此举令齐白石甚是不解,他为什么要给同是木匠的路人让路,后来师傅告诉齐白石,木匠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他们是干粗活的见到做手艺活的雕花木匠就要礼让!这深深的刺激齐白石的内心,从此他似乎从大睡中惊醒。一步步实现他从木匠到画师,从画师到巨匠的宗师之路!
三、打给齐白石的第二计耳光
艺术这条路并不好走,除了先天禀赋之外还与后天持之以恒的努力分不开,是什么激励齐白石在艺术这条路上不坚持不懈,二次进京;又是什么鼓励他不断开拓创新,开宗立派,走向大师之路!我想这与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存在的严重文化偏见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并不为传统文人所看好。认为他出身低微,是一个粗鄙之人,画不出什么高雅的东西来!这对于齐白石来说无疑是又一计耳光,而且这计耳光打了他大半辈子。衰年变法之后,他自创红花墨叶画法与大俗中见大雅,才算把这计耳光还了回去!
如果不是这两计耳光,齐白石恐怕也不过是一名籍籍无名的木匠而已。不会再绘画之路上登堂入室,更不会孜孜以求开宗立派,成为殿堂级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