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龚贤题《山水册》
程正揆(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左侍郎。擅山水,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
髡残题《山水册》
髡残(1612-1692),俗姓刘,入清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擅画山水,师法王蒙,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
恽格题王翚《秋山红树图》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画工山水、花卉。书法精行楷,兼禇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人。康熙丙辰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恭。有《世恩堂诗集》。
高士奇跋《绛帖》
高士奇(1645-1704),字济人,号江村、瓶庐,赠号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格。能诗、善书法,精赏鉴,家藏名迹颇多。
王澍跋《宝晋斋法帖》
王澍(1668-1743),字箬林,号虚舟,又号竹云,江苏金坛人。曾任吏部员外郎。绩学工文,尤以书名。
李鱓题画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举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农题画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金牛、老丁、古泉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丁敬跋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浙江杭州人。一生清贫,好金石,家富收藏,篆刻宗秦汉,开“浙派”之先河。居“西泠八大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