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书法大家,小编猜测,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人,肯定就是王羲之。毕竟,他的《兰亭序》真的太过出名,天下第一行书+全文背诵,给小编的求学生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王羲之不仅自己写的好,子子孙孙在书法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王羲之的这一大家子,简直就是书法界的“半壁江山”,随便说两个就能镇住场子:王羲之、王献之、王珣、智永。
今天,我们就围绕王羲之,细数这书法圈的“半壁江山”。
/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
伯父——王导
王导,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著名政治家。王导从小有远见,才智出众,度量宏大。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见他相貌不凡,惊奇地对他的堂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真是将相之才!”王导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
夫人——郗璇
王羲之的妻子名璇,字子房,太尉郗鉴家中的掌上明珠。这位奇女子书法卓然独秀,空灵飘逸,被称为“女中笔仙”。她熟读经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与王羲之结为夫妻,虽然是父母之命,但有一段佳话传颂至今。
郗鉴与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交好,世交联姻。郗家派人去王家探听风声,目测女婿人选时,其他王家子弟,都穿戴上最华丽的衣饰,展示翩翩风度,急于在相亲中胜出。可惟独一位青年人泰然袒腹倚卧,不修边幅,一派率真,怡然自得地一手吃胡饼,一手扇扇子,这人便是王羲之!
郗鉴因王羲之不矫揉造作、超凡脱俗的品格,便选了他做女婿。婚后小两口琴瑟和鸣,精神相契。郗璇为王羲之培育了八个子女,各个才貌双全。王羲之寿命不长,但妻子却享有九十多岁的高龄。
/
堂兄弟——王恰、王荟
王羲之伯父王导的其中两个儿子王恰、王荟,皆精书法。
王洽书兼众法,尤善行草。他曾与王羲之一起研究书体,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为时人所仿效、赞赏。这是他在书法艺术革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贡献。与他的从兄王羲之一起,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新纪元。
王荟擅长草书,在庾肩吾《书品》中与谢灵运、萧思话等并被评为下之上,称“并擅毫翰,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今有《疖肿帖》及《翁尊体帖》摹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