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泰山顶,按照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就是来到天宫里了。如太虚幻境,天上宫阙,高处不胜寒,是人间体会仙境的现实版。出现如此幻觉后,仿佛在虚无缥缈的流云里会忽现玉帝、嫦娥、托塔天王……中国人的想象力就是如此丰富多彩。其实登泰山,从进入岱宗坊开始,没有多远就到一天门了,过半路程则是中天门,到升仙坊的十八盘下再努力登到南天门,那就进入“天宫”了。上有摩天阁、天街、碧霞寺、孔庙、瞻鲁台、玉皇顶、拱北石以及秦汉唐的摩崖石刻等。天上宫殿星罗棋布,一步一景。古代帝王登泰山是为了点燃柴旺之火,祭天以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如今,我们除了在此了解祖辈的灿烂文化、继承传统以外,更重要的是登高远望,充实浩然之气,观赏东方最为神秘的泰山日出,领略一轮红日从东海方向地平线的云端里喷薄而出的瞬间,忘却烦恼,在空旷的天宫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大美。

为了画好这件写生作品,我选择南天门索道上的月观峰亭作为创作地点。那里不仅能看到南天门泰山顶上的景点,还能观看到天街下的万丈绝壁,泰山五岳独尊的气魄一览无余。(图一、图二为本次写生场景)

1图一

2图二

写生步骤:

1.从月观峰至北天门入手,确定南天门的位置,定下整个画面最低的景点,然后勾勒出天街下绝壁上的几处转折面,再勾出泰山主峰的几处关键节点,从而完成基本画面构图。(见图三)

3图三

2.在已画好的结构上找出重要景点的位置,不要什么建筑都入画,要有选择地取舍。写生要表现重点,要选取有代表性的点入画。(见图四)

4图四

3.画好各景点后,把山势的结构用皴法画出。用笔要简练准确,重点把握好笔墨的虚实变化,不能任何面都相同对待。此时画面结构渐渐清晰,泰山的厚重感也逐渐显现出来。(见图五)

5图五

4.在画好山势结构的基础上,再根据山石的结构用淡墨染出山峰的整体感觉,加上建筑周围的树木,用大笔画出天空。画天空时用笔要慢,留出云气流动线。最后题上款识,这幅写生作品就创作完成了。(见图六)

6图六

这件作品,主要突出岱顶上景物的表现。用笔应简约明快,山顶的景物是画在云端的,不应太实。建筑庙宇都采用空勾笔法,不作具体刻画处理,让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以展现玉皇顶的神韵。在写生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意与象的关系,意多于象会显得空洞虚无,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写生的目的;而象多于意则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用笔墨的手法以高于生活的方式去表现自然之美,“格高而思逸,笔境兼夺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