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与“英”谐音,故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历代丹青妙手画鹰喻鹰以高瞻远瞩、坚强刚毅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加以赞美。这幅画鹰作品,是八大山人朱耷晚年精品佳作。此图绘雄鹰屹立于岩岭石巅,攫身侧目之势,益显志翮凌云的英姿,刚健有神,捷锐威猛。岩间枯木横生,笔情纵恣,倔强雄奇,夸张却富生气。人们独爱其笔下的苍鹰,因其如飞似动,元气淋漓,以神取形,意在笔先。八大山人所写的雄鹰,气势非凡,活灵活现,但不是霸气与粗野感,而是雄鹰高瞻远瞩并势挟风雷,同样显示出画家刚毅正直的气质与壮阔雄浑的胸襟。他落笔大胆,点染细心,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观其章法,大处纵横交错,大开小合,小处欲扬先抑,含而不露,张弛起伏,适可而止,绝不剑拔弩张。

此图中的雄鹰,正是所谓白眼看青天,以寓其不平之气,画中的岩石作卵形,有岌岌倾倒之势,八大笔下的苍鹰独创一格,其雄鹰予人雄浑超迈之感,力透纸背,章法奇,用墨重,尤其是他以林良的“积墨法”画鹰背,鹰背宜浓笔才厚重,但其巨翅则浓墨及焦墨并用,以显其坚挺。这些具有鲜明个性而异乎常规的造型,正是八大山人惨遭国破家亡之痛而愤世嫉俗思想的反映。

我们认为,八大山人晚年所作《独立睥睨》是他的代表性作品,用笔挺劲刻削,构图奇险,画风别具一格。他画的鹰,苍劲圆悴,神情惊警,借以表现他孤傲落寞,晴空出世的思想。在画笔的曲直迂回,浓淡明晦之间,一吐画家胸中之块垒。较之过去公认的朱耷画鹰名作,如《空谷苍鹰图》(上海博物馆藏)、《画鹰图》(故宫博物院藏)、《双鹰图》(八大山人纪念馆藏)等作品,不仅毫不逊色,而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首先,将此图与上博所藏《空谷苍鹰图》相对比,二图在画法上并无明显区别,仅在构图上略有差异,绘制《空谷苍鹰图》的时间略早于本图,且在构图上多出枯树、岩间小草等,与明代林良的画鹰构图十分接近,尚未完全脱离林良画法的桎梏,而本图则在意境上更具特色,且在个人风格的运用上,多有个性画法,尤其是在表达雄鹰的那种“英雄独立,傲然睥睨”的精神层面更加明显,整幅画面充满了空灵、孤傲、自赏的内心世界,呼之欲出。

其次,这件作品中岩石、枯木的构图,与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画鹰图》、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双鹰图》除画法相同外,其构图与意境的营置,以此图为佳,其理由有三:(1)此图的禅意倾向更加浓郁,特别是在孵形的岩石造型、枯木生机勃发这二点上;(2)在鹰的画法上,鹰背、巨翅都保留有林良的画法,而在鹰嘴、鹰眼等处多是创造性发挥,上述二馆所藏的画鹰虽有所创新,但不若此图精彩;(3)如果从“超越古人”角度来看,此图尤其重要,八大山人已经能把林良的画鹰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涩笔、滞笔现象,而上述二馆藏的画鹰却有此现象,特别是滞笔特征明显。如果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此图的构图是创新,横生的枝叶更是创意,已经臻于人画俱老的地步,而不是像八大山人纪念馆收藏的《双鹰图》那样已见衰年迹象。值得一提的是,本图中的苍鹰直接影响到后世的著名画家,如陈半丁、齐白石等,而其它作品的影响力则无法与此帧相比。

此图款署“八大山人写”。据考证,朱耷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59岁时才署名为八大山人,直到80岁去世。可推知此画作于59岁之后,另据八大的“八”字写成二点,又知是八大山人约在69岁至80岁之间的作品。此外,八大山人晚年署款最后一个字还有“画”与“写”的区别。从传世作品看,约60岁到70岁,款题“画”字;70岁到80岁,款题“写”字,也可作为断代的佐证。再从画家印记分析,所钤“何园”方形朱文印,约使用自1670年,朱耷时年74岁。综上所述,此画应作于1670-1705年,即74岁至80岁之间。这一时期的朱耷花鸟作品,用笔含蓄内敛,有从老辣之中归真返璞之势,且画鹰的眼睛眼珠顶在眼圈上角,翻着白眼,但已由“方形”变为“圆形”, 但又与60多岁时期的画鹰作品不同,画风豪迈沉郁,特别是此图所绘鹰眼珠顶在眼眶的上方,翻着白眼,背景再加上枯枝、苍岩,意境寒苦,与他在康熙年间的艺术创作十分吻合。八大山人晚年的画鹰之作,改变了以前细锐方劲的笔势,风格渐趋朴茂雄健,构图趋向奇特、幽深,无不表现出凝重、静穆的含蓄美和思想内蕴,从而把花鸟画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成交价4.255亿元

作品上钤有著名画家、鉴藏家陈半丁(1876-1970)的收藏印五方,其中一印赫然曰“精品”二字,这在其藏品中也是异乎寻常的。我们在齐白石于1932年所作《英雄独立》的题款上找到了答案:“余年七十矣,未免好学。一昨在陈半丁处见朱雪个(朱耷的号)画鹰,借存其稿,从此画鹰必有进步。”1941年齐白石又依此稿本画鹰,甚为满意,自藏家中,至1950年赠送给毛泽东主席。据画家家属回忆,齐白石从陈半丁处借存的画稿,应是陈半丁所临此帧稿本之一。

此幅另有朱光(1906-1969)的收藏印记,说明这件藏品后来到了广州老市长朱光的手上。朱光是一位深受广州人民爱戴和怀念的老市长,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广州美术馆。1948年5月,朱光调中共东北局城市工作部任秘书长。10月,长春市解放,他又调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当时许多清宫旧藏的历代名迹流散到长春市。据杨仁恺先生所著《国宝沉浮录》记述:“在一次极偶然的场合,朱光发现了一位干部办公桌玻璃板下压了一幅山水画,他就近细看,觉得很吸引人,便表示愿以身上所插的帕克自来水笔与之交换,两人达成协议。”朱光便把换来的古画连截下的首尾裱附件一起带回,托谢稚柳先生在上海找装裱师进行复原。此件就是清宫流散古物《佚目》中所记载的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山水卷》,这是一幅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名作,也是郭熙早年作品的孤本。

朱光的许多藏品,如马远的《十二水图册》交换给故宫博物院,还通过文德路的《艺苑》将明代萧永言的绢本草书大轴和清宫旧藏的董邦达《溪水深远图卷》转给广州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华岩《金屋春深图》也是和他交换的,而此帧八大画鹰作品却一直收藏在他身边,足见朱光对这幅《独立睥睨》图轴的珍爱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