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专科,历史悠久。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对于中国墨竹画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唐代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画了。由于那时的竹画没有流传下来,故不知是设色还是墨竹。
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箫悦。他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这里的“一色”可能是纯用青色或绿色,而非墨竹画的黑色,但已开始对竹进行艺术抽象化,是工笔设色竹画走向墨竹画的关键的一步。萧悦很珍重自己的艺术,有人求他只画一竿一枝,求了一年还未求到。有一次,他却画了十五竿竹,送给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感谢他的厚意,也赞叹他的艺术,写下了上述的《画竹歌》。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北宋 赵昌 竹虫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99.4厘米 横54.2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 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 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形成
文同墨竹画,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苏轼形容文同画竹,“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似乎文同画竹属写意一派。然而,细察文同流传下来的墨竹画,他的画风还是比较写实的。文同所画的竿、枝、叶、节,都很像真的竹子。文同尤其善于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文同的一些墨竹画,所画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浓淡错落有致。不仅如此,文同还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画竹节是勾描渲染而成,由于文同画竹,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画写实而不繁琐,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
▼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73厘米 横31.8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南宋 吴炳 竹雀图 册页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悠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南宋 佚名 竹林拨阮图 册页 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 横2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溪边竹林下,三位文士,身着长袍,对坐于兽皮垫上。姿态各异,或拨阮,或凝听。旁有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边汲水。图中人物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幅构图丰满而不拥塞,应为南宋绘画中的佳作。
▼五代 后蜀 黄居寀 竹石锦鸠图 卷 绢本设色 纵23.6厘米 横45.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写秋天栎树凋零,几只鸠雀或停栖在枝头,或在山石、水旁觅食啄饮。画面淡雅空潆。山石略加勾点,以皴笔擦出。竹丛栎叶皆以勾填法绘出。几只鸠鸟姿态各异,刻画细致,质感丰厚,此画显示了黄氏风格。
▼五代后蜀 黄筌 雪竹文禽图 绢本 设色 纵23.6厘米 横45.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65年,五代后蜀画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赡,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丰满,画花浓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币成,谓之“写生”。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此图的笔法十分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完全符合画史所记黄筌的艺术形式。黄筌所画,不妄下笔,花竹师滕昌祜,山水师李异,鹤师薛稷,然其所学,笔意豪瞻,脱去格律,过诸公为多。所以筌画兼有众体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岛,钓艇古槎,莫不精绝。
▼五代南唐 徐熙 雪竹图 立轴 绢本 纵151.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与后蜀黄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独创“落墨”法,一变黄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传世真迹甚少,《雪竹图》传为其所作。 此图描写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作者用烘晕皴擦等法,描绘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其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竹节用墨皴擦,结构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此图无款识。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