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的中国画家,擅长花鸟者几乎都兼画草虫,因为花卉中点缀草虫更能使画面生机勃勃。历代画家多画蜜蜂、蝴蝶,广及蜻蜓、蝉、蝗虫等。据有关资料显示,齐白石画工笔草虫的时间,大约始于19世纪80年代(30岁左右),止于上世纪30年代初。齐白石扩展了草虫入画的范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所有他见过的昆虫几乎无所不画,齐白石自己曾立下豪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很难统计他一生究竟画了多少种草虫。如果说无所不画,以画的品种多取胜,只能限于“能品”的范围。对工笔草虫难在活灵活现,难在神形兼备,难在生趣盎然,而这种境界只有齐白石能够达到。

这不是偶然的,齐白石出身于湖南湘潭的贫苦农民家庭,长期的农村生活,造就了他朴素善良的性格,和对土地、自然和生灵的真挚情感,决定了他情不自禁地要用手中的画笔来倾注对昆虫—这种大自然的生灵的关爱。在他的笔下,昆虫无论对人类有害还是有益,没有是非、丑恶,有的是和谐共存和生活情趣。在他的心中,任何昆虫都有生存权,丑与恶的自然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把他们的自然性变为艺术性,化丑恶为美善。

此件《贝叶草虫》自署款“……八十矣”。此时的白石老人已经定居北平,生活也比原来的悠闲,不再为生活而奔波不止。当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爱的绘画艺术。此画面中的贝叶与草虫之间既有较好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所画草虫的关节转承处都符合昆虫的生长规律,其它部分也无可挑剔。一般来说,画得细,很容易腻和板,甚至将草虫画成僵死的标本而无生气,而齐白石所画则是在精细中求生机,严谨处富变化,如此画中的蜻蜓翅膀上的网纹,用笔有轻重浓淡变化, 增加了翅膀的动感,这一切都是笔笔写出,积淀了他数十年的绘画功夫和学养。齐白石的画不但注重草虫的结构,还注重质感的表现,蜻蜓、蝉的翅膀画得很透明,有一触即掉得质感。这些得益于早年的人像写真,《白石老人自传》中说:“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透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齐白石在工笔画技法的许多创新与运用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得到了徐悲鸿的赞美:“尽精微, 致广大”之境界, 体现出白石老人数十年的绘画功力、学养、 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以及长期的农村生活基础。

齐白石为我们创造出超于现实生活的草虫世界,他除了画人们眼中传统的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等,还把那些被人们认为丑恶的昆虫搬上了画面,我们看到他画的这些“丑恶”的草虫,忘记了它的属性,感觉到的是美好,是生活情趣,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这是一个生态平衡的世界,没有憎恨,没有残杀,自然界中的物种是美丽的和谐共存的。这正是白石老人为我们创造的理想的艺术境界,只可惜无声。

2齐白石 贝叶草虫 瀚海2005春拍 成交价374万元

关于齐白石《贝叶草虫》的吟唱

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和平鸽》,一直是世界各国仰瞻中国绘画艺术文明的一个标志,而其作者,也因此跻身世界艺术大师之列,成为千秋不朽的艺术伟人。

白石老一生的艺术造诣,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精髓,又具有涵盖艺术独立、尊古为新的意识理念。他那不管是阔笔苍劲的“红花墨叶”,还是极近纤毫如作女红般的“贝叶草虫”,都显现出东方艺术的民族情愫下大师的独门绝学。于是,天下的画人、论画人以及藏画人,终生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

我们这里谈论的齐白石的《贝叶草虫》,是齐璜老人该类作品中的极品:初秋的光景,枝条上的叶片经过夏日的纷纷扬扬后,随风而去,只留下五片金灿灿的贝叶,择疏枝而摇曳,轻盈而无语;唯有枝间的蝉儿,振颤着透明飞翅,依然响亮着鸣唱,万籁于是更寂静;寂静得使红蜻蜓扑翅赶来,凌空着聆听;而贝叶上的螳螂,回头仰望着上面枝间那响亮着的蝉儿,须捻竖立,聚精会神地听,仿佛她是蝉儿音乐的知音;大地上的蚕蛾已经无语了,只在这初秋的光景里享受着秋日的闲适。白石老人盖上了《人长寿》的压角印,为了什幺呢?是在叙说着天籁里秋日的情致吗?

极工笔处理,拒绝了写意的悸动与不安,画无语,生命有意。蝉儿的唱、红蜻蜓的听、螳螂的回望、蚕蛾的闲,这一切,难道不是人间的场景吗?画面的对比呼应,画作上繁而下简,上繁的有声对比出下简的寂静,配之以有如枝干一般的竖立长款,更好地协调了画面的平衡,真是匠心独运。白石老的工笔草虫,纤细而劲健,至今亦是画界学习的典范。

3齐白石 贝叶草虫 香港佳士得2007春拍 成交价480万港元

齐白石《贝叶草虫》赏析

齐白石可以算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最多的画家,种类多达百余种,除了蝴蝶、蜻蜒、蝈蝈、蚱蜢、螳螂、蟋蟀、蝗虫、蝉、蜜蜂、纺织娘、飞蛾、蚕等昆虫以外,连蟑螂、臭虫、苍蝇等为人厌恶的品种,在其笔下也有呈现。

齐白石的不“欺世”,表现为真正雅俗共赏的自觉意识,故而其作品至今仍能赢得人们普遍的尊敬和喜爱。齐白石的草虫画丰富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草虫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为这一画种样式树立了新的成功范例。

看了齐白石的草虫画,你会就明白什么叫作“跃然纸上”。那些属于大自然的活泼的小生命就在你的眼前,有的快乐地扑打着翅膀,有的在翻飞中似乎带着风声,有的让你仿佛听到了它的鸣叫,你只好屏息,生怕惊扰了它怡然自得的歌声。面对这些千姿百态的草虫,你不得不佩服白石老人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齐白石是农家子弟,他曾明白表示,没有见过的东西不画。其实他不只是画见过的东西,主要还是画记忆里头挥不走的一份情。他画花鸟草虫,就是画他的童年,画他深深的怀念与眷恋,画他最可追忆的人生。

齐白石的草虫画往往俗中见雅,小中见大。他的画中既有文人艺术的高妙,又有民间艺术的朴素。花鸟草虫,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可是它们在齐白石的画里面却都有撼人的气魄。比如这幅画以红艳热烈的秋海棠作为草虫的配景,秋天的生机勃勃尽显纸上。此图左下角钤有“太平无事不忘君思”印,可知此画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年左右老人所绘,从此件齐白石《贝叶秋虫》即可看出此时期创作多为精品。这件作品无疑是齐白石的一件难得的精品,自宋代以来,我国历代不知有多少人画花鸟草虫,但是一直到齐白石,才让花鸟草虫渐入佳境,所谓蓬蓬远春幽鸟相随之,齐白石不愧为一代画坛宗师。4 8 7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