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1730-1803)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书秀逸天成,得董其昌神髓,与钱塘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梁每自谓不如,盖天分不可及也。刘墉专讲魄力,文治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高宗南巡,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全侍讲魁、周编修煌奉使琉球,邀与俱往。琉球人传宝其翰墨。当时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之语。得快雨堂旧蒌,喜甚,乃悬之堂内。是穷画夜为书自娱其间。有论书绝句三十首。虽学董书无其浑厚而轻薄特甚,亦当时之风气使然。世罕知其能画者,间作墨梅,思致清远,笔意劲秀,横斜疏影,以简淡出之。与潘莲巢友善,潘作画,每得文治题跋,为士林所宝。卒年七十三,著《梦楼集》、《墨林今语》、《桐阴论画》、《海上墨林》、《昭代尺度小传》、《两般秋雨庵随笔》。
韭花一帖重璆琳,千古华亭最赏音。
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