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作为职业画家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山水画的同时,在书法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而且,他在书与画的审美上,有着不少相同的理念以及相似的技巧。龚贤论画曰:“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吾辈日以学道为事,明乎道,则博雅,亦可浑朴,亦可不失为第一流人。放诗文书画,皆道之绪余,所以见重于人群也。若淳淳之以笔墨为事,此之贱也。”

1 2纸本,共两页,每页纵35.3厘米,横52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龚贤书法的根基取董其昌与米芾的笔法最多,此外还受清初傅山、王铎等人的狂怪书风影响。用笔流畅灵动,笔力酣沉,颇有米字痛快淋漓的气势。他的书法常见于画上题跋,以行草为多。如此篇《山水册》题跋,行笔的节奏、线条的粗细、墨色的苍润变化,都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是其晚期书风的代表。

此篇题跋的内容为论“作画”与“识画”。全篇用笔不以气势骨力见长,而以情趣韵致取胜,显现出一种娴雅、柔润之美。但这种柔劲其实是一种韧力,蕴含了“笔圆气厚”与“墨丰笔健”的特点。龚贤晚年对字的结构也有自己特殊的处理,如题跋中“难”“艺”“画”等字,显示出“画家书法”的一些审美特质。此跋前半部分字间稍嫌拥挤,点画间照应亦不如后段精彩。这也是龚贤长篇书作(包括题画)常见的现象,作者往往在写出数行后渐入佳境。

释文:作画难 而识画尤难 天下之作画者多矣 而识画者几人哉 使作画者皆能识画 则画必是圣手 恐圣手不如是之多也 吾见今之画者皆不必识画 而识画者即不能画 庸何伤 古之画者皆帝王卿相 才士文人 聪慧绝伦 而游心艺学 今之画者 不过与蒙师庸医借以为糊口之计 亦曾翻阅宣和之库 览清秘于倪家 探玉山于顾氏乎 多所见则多所识 高门世胄 日与宾客相诋诘 判其真赝 今者不识 而明日识之 既能识 复能画 则画必有理 理者 造化之原 能通造化之原 是人而天 谈何容易也 夫歌于郢中者 阳春白雪亦歌 下里巴人亦歌 余巴人也 曷足以知含商吐角之妙 妄抒所见 何异夏虫之语冰哉 戊辰初冬半亩龚贤画并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