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独秀,

一代政治风云人物,

他身上的标签有很多: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政治生活之外,

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

2陈独秀书札

内劲外秀,臻于妙境

陈独秀与书法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的幼年时期。他曾回忆道:“……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大哥总劝我学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已打定主意,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意再上进,习那种讨厌的馆阁字做什么!”

3陈独秀书法四条屏

馆阁体,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官场用书体,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却不强调个性。陈独秀性格不羁,不愿受馆阁体束缚,而更愿意在碑帖上下功夫。

4陈独秀书札

陈独秀写字十分用功。马一浮先生曾回忆说:“不论做诗吟月也好,酒足饭饱也好,有事无事,仲甫先生他一个人,总要每天写几张《说文》上的篆字,始终如一,比我们哪一个人都有恒心些。”

5陈独秀信札

陈独秀认为写字如作画一样,既要有天分,也要有功夫。功夫锻炼内劲,天分表现外秀。字要能达内劲外秀,那就有点样子了,即所谓“中看”了。庸人写字,只讲究临摹碑帖,难免流于笨拙;有点才气的人,又往往不屑临摹,写出字来有肉无骨,两者都难达妙境。

6陈独秀手迹

从陈独秀的传世翰墨来看,大多为率性而作的狂放大草,线条洒脱、流畅,行笔不拘,既秀又刚。他的行、草、篆、隶,皆能信笔挥洒,臻于妙境,体现出难得的艺术个性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快人快语,“骂”出一位书法大家

7沈尹默

沈尹默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五岁学书法,一路刻苦用功,至青年时已经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准。然而,在沈尹默第一次见陈独秀时,就被后者给了“当头一棒”。

8沈尹默书小楷习字帖

有一日,陈独秀敲开了沈尹默家的门,他进门就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刘三,即刘季平,他与陈独秀、沈尹默两人都是朋友。不久前沈尹默写了一首七绝送给刘季平,被陈独秀看到了,才有了这次拜访。

沈尹默听了,觉得真是刺耳,但来者皆是客,还是招呼客人坐下。交谈中,陈独秀超逸不俗、谈笑自若,沈尹默情绪受了感染,他说:“我的字受了南京仇涞之老先生的影响,用长锋羊毫,至令不能提腕,所以写不好。”陈、沈二人从此结为好友,尔后他们经常“徜徉于湖山之间,相得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