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他们是明末清初生活在金陵(今南京)的文人画家。在社会动乱、封建制度腐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他们大都隐而不仕,往来于江淮一带,登山临水,寄情翰墨,以诗文书画抒发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胸怀,并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思想。其中,龚贤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独到的绘画见解,名列“八家”之首。

龚贤作山水宗法宋元,重视写生,深得造化神韵,并能大胆变革,形成自己独有风格。他反对以摹古为能事,说:“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龚贤的画作多取材于丰饶明丽的江南风光,有些直接表现金陵一带的景物。所画重峦复岫、密林杂树、平流大江、泽国水乡,纸墨相发,气象万千。山水用笔朴拙、沉稳、苍厚、老辣,秃笔与尖笔兼用。程正揆评价其用笔“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可谓一语中的。关于用墨,龚贤更有独到见解。他善用“积墨法”,以干笔层层皴写山石,浑厚、浓重的墨气之中透出飞白和光亮,达到一种色沉光清的苍润境界。

1 2 3纸本设色,共16页,每页纵27.3厘米,横41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此套《山水册》,16幅作品单独装裱而成。裱页上各有作者题画诗一首,其内容多为文人对陶渊明式的田园牧歌生活的赞赏与向往。画作完成于“戊辰(1688)初冬”,即作者逝世的前一年。此套册页中,作者另有两张单页的长文题记,将于下期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