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曾翔“尖叫”书法刷爆朋友圈。他的书法是不是“丑书”,该不该尖叫?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非书法专业普通大众的眼光来看,把不好看、不秀美的字称为“丑书”是否科学,暂且不论。这反倒使我们想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法千万不能收藏?今天提供4个观点,欢迎点击右下角“评论”:
1,任笔为体者
任何艺术都不会凭空产生,都是在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上发展而来,书法艺术亦然。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书不下秦汉”。现在有些人,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舒服痛快就怎么来。有人把书法艺术比喻为戴着镣铐的舞蹈。镣铐为何?在要求和规范之内,你舞的精彩才是真本事。
对经典有继承的人,一看作品,就知道他作品的“娘家”是哪家,有传统经典书法的信息码,看上去似曾相识,也显得古意雅致。所以,衡量一个人书法能不能收藏的最基本标准就是有没有对经典的继承。如果不入帖,就谈不上专业和入流,你也就离得远远的。
2、扭捏作态者
王羲之《兰亭序》中23个“之”字,每个之字笔法、结体都不一样,但不管如何变化,都在一定的度内。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一定在字的结体上有很多艺术的夸张处理。但这些夸张变形都是合情合理,或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可一些书家由于继承经典不够,但故意扭来摆去,伸胳膊劈腿,搔首弄姿,实在恶俗不堪。
3、虚尖泛滥者
临古不深入,对笔法继承欠缺很多。书写一个点画,很多都没有规范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比如写个点,拿毛笔蘸墨在宣纸上一触或是一按就完事。书写物理长度长一点的横或竖,也大多没有起收笔,也没有藏锋露锋的区分,都是露锋入纸。由于没有起笔和收笔动作,所以产生很多“虚尖”。
古人的书法,任何一个点画,那怕就是一个点,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完成,非常规范和严谨,所以点画才有那样的质量和味道。
没有起笔和收笔动作,字中的真气就都跑掉了,就像一个人把胳膊伸得直直的去击打一样,哪还有力量可言。
4、内韵浅薄者
一些人由于没有古人的用笔习惯,笔法功力不足,写出的点画软弱无力,毫无骨力可言,别说力透纸背,有的书法点画轻飘飘的,一口气就从宣纸上吹掉了。
铁画银钩、浑金断铁、力透纸背。点画除了形质上有力量感外,还要有内韵和味道等神采。内韵等形而上的要求,不单单是技法所能解决,那要依赖人品和修养。之所以那么多人的书法很俗气,有技法层面的原因,但根子里的原因就是修养不够,品味和风骨更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