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黄自元继承与发展了欧体楷书,自成体系,终成一代楷书大师。他的楷书是典型欧体赵面的馆阁体,点、横、竖、撇、捺等字型结构清晰均匀,刚健舒展,工整美观。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楷书之外,黄自元的行楷和草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行楷不同于他的馆阁体楷书,而是一种略带欧柳精神的书法体式。这种体式是清朝近三百年间,楷书几经演化后,又回归到效法晋唐人的成熟时期的一种书法新体。

当代的书法家,不论是已经作古的,还是健在的,有哪一个人没有接触过黄自元的馆阁体和他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有哪一个人没有从中受益。

(三)

末科状元馆阁体书法大家

刘春霖

刘春霖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第一,他是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名状元;第二,他出身贫寒,正所谓“寒门出卿相”;第三,他有尊严有气节,不事权贵与敌寇;第四,他忧国忧民,懂得回报社会;第四,他博学多才,但他的及第与婚姻却与他的“名”与“字”有关。

终其一生,刘春霖在仕途上没有多少作为,但却不失民族气节,给后代留下的是他那令人敬佩而又富有文人节操的书法遗产。他“馆阁体”书法,至今仍令人见之怦然心动。刘春霖的书法以雍容和秀美著称,时人有“大字学颜(唐代颜真卿),小字学刘(刘春霖)”之说。2

(二)

皇室馆阁体书法大家

成亲王永瑆

永瑆在仕途上没有什么作为,原本作为皇子培养,后来没有被立为皇储,于是精研书画。

3古人说“书品如人品”,就永瑆而言,此言缪也。此人人品低劣,书作却可称佳品。永瑆在皇室内外均可称为书法大家,以楷书、行书、馆阁体著称于世,声名远播,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朝四大书法家。永瑆自幼倾心书法,几十年临池无间,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他初学赵孟頫,后又学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法帖,博涉并蓄,兼工各体,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

他的书法风格更多地承袭了赵孟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圆润、端美,具有朝廷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

(一)

大清首席馆阁体大家

张照

张照天资聪敏,通释氏之教,其作诗豪放好驱使禅语。能诗,善画,通音律,精鉴赏,尤工书法。其书法初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王是董其昌再传弟子)。中年以後参入颜真卿、米芾之笔法,并受赵孟頫影响,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楷书大字,天骨开张,气魄浑厚,颇得颜、米之神韵,并且仍能保持董书潇洒姿逸的特点;小字行楷书的用笔结体亦秀雅大气;所书“馆阁体”,能驾驭自如而无刻板之弊,其字秀媚婉丽,平正圆润,乃清廷“馆阁体”代表之作;草书率真多变,精彩动人,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

4张照书法在清朝书坛独领风骚,深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喜爱与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