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百年多前,从洪武门降清的那一天起,

王铎的一生便注定了走向落寞与悲情。

即使他在书法艺术上再勤奋、再天姿卓越,

也摆脱不了作为“贰臣”、“汉奸”的骂名,

由人及书,字品亦是被贬数百年。

6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 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3王铎《行草自书诗》,书自作诗六首,纸本,纵26.9厘米,横1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首署“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末款“己卯正月弟王铎具草”。左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印。“己卯”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铎时年47岁。本幅无藏印,亦未见著录。

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此卷书法笔势连绵,字间虽连带不多,但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运笔流畅。此卷为王铎中年时所书,恰是其书风形成时期,故颇具苍郁雄畅之风,“兼有双井天中之胜”,属王氏中年时期之典型作品。

4王铎《行书诗卷》

5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

崇祯十五年(1642)。绫本。草书。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

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

横469厘米,纵26厘米。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崇祯十五年王铎五十岁,经历过对二王、东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执着学习,终于完成了“自化”。其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到《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迄今所见较早的一件。

释文:

锦瑟琪华待醍醐。 汴京南楼 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6王铎《行书五绝立轴》。墨迹绫本。

纵225厘米,横51.5厘米。

7王铎《高适诗立轴》,草书。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