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在全球博物馆藏中国古画中,有两幅极其罕见、反映中国农村吵架斗殴场景的古画。一幅是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吴门画家张宏的扇面作品,另一幅是上海博物馆藏清代不知名画家胡玢的作品。两幅作品的共同特征:一是背景均为农村水田地区;二是双方吵而不打,吵架、劝架、围观者众多,黑狗狂吠,场面生动、热闹。由此推测,这两幅作品均是反映淮河以南地区农村邻里吵架的场景。
中国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吵架斗殴的不同方式。以江苏盐城为例,淮河以北的滨海、响水受北方文化影响较深,人们性格豪爽直率,擅打不擅吵,大街上发生口角没见吵几句就会动起手来,农村也常见持械群殴。彪悍的民风也造就了当地靠革命和暴力起家的领袖,如“五卅”运动的工人领袖顾正红、文革造反派领袖蒯大富等。而淮河以南的盐城、建湖等里下河地区,古代属南宋领地,农业以精耕细作的水田为主,人性机灵,民风崇文,大街上发生口角时围观者众多,但只见吵骂难见动手。受其民风影响,此地则出现了南宋陆秀夫、现代胡乔木和乔冠华等著名文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执拗、好斗的客家人中诞生了洪秀全、孙中山和有着客家人血统的毛泽东,而出生江南的陈独秀、博古、张闻天终成一介书生。
鲁迅曾说:“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套用鲁迅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江苏盐城南北民风和文化的差异,也可解读两幅古画为何描绘的是南方农村吵架的场景。

图绘酷暑时节,农夫在稻田边争斗的场景。扇页有自题:“丁亥秋日写于横塘草阁。张宏。”钤白文印二方“张宏”、“君度氏”。“丁亥”是清顺治四年(1647年),张宏时年71岁。
折扇自明代普遍流行以来,除了具有驱暑纳凉的日常功用外,更是书画艺术的表现载体,是人们出入怀袖的雅物,因此,以社会最底层的农夫为表现主题的画扇,实属罕见。此图人物众多,情节非常生动,有斗殴的双方、劝架者、观望者,还有受场面刺激狂吠不已的黑犬。彼此通过“争斗”的主线相互串联,成为一个彼此呼应的整体。图中各类人物虽为小写意,造型不够精确,但是人物形象的刻画高度精炼,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是一幅难得的带有戏剧性情节的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