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豪中的大吃货,

能一口气吃下300颗荔枝!

他是文豪中的发明家,

听说为了研制一种墨,

不小心把自己家房子给烧了!

他就是

1苏轼,北宋书法四大家之首,

他可算是整个宋朝写字最厉害的一个人,

可是,字怎么会写的这么“丑”呢?

2苏轼是善于调侃嘲弄自己的,

人人都在炫耀自己书法俊美的时候,

他确说自己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体”,

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

3《寒食帖》据说是苏轼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

世人给予了它“天下第三行书”的美誉,

其实是未经修饰的“草稿”。

行书与楷书不同,行书追求当下的随性与意外,

把不受可以控制的情感流露作为重点,

让书法线条随心情变化自由发展。

4《寒食帖》是苏轼在人生最落寞的时候写的。

45岁这一年,苏轼仕途不顺,被贬到了湖北黄州,

生活非常窘迫,每天开荒种地,自耕自食,无比寂寞。

而不久前陪伴自己从小到大的乳娘也突然过世。

这是谪居第三年的一个寒食节,阴雨绵绵,

看见窗外的乌鸦吊着值钱飞过,苏轼心中那个悲凉…

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4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自我来黄州,已经过了三个寒食节了,

年年都惋惜这春天都要过去了,

但春天不容惋惜,春天还是一样逝去。

你看他叠字“年”,最后用一个点来表示,

因为是手稿,苏轼也很随性,一个点就带过去了。

就像一个音符,像咱们看印刷字的时候,绝对看不到的韵律节奏。

5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今年的雨特别多,让人愁苦,像是秋天一样萧瑟寒寥。

卧病的诗人,看故乡的海棠,从繁花盛开到萎谢凋零,

红如胭脂白如雪的花瓣,一一坠落污泥。

“卧”“闻”二字正是“石压蛤蟆”,扁平,难堪,破烂,

这或许正是他亲身经验到的人生,

正是他要讲述的人生。

7“卧闻”

苏轼的文章写得一等一的好,20岁就声震朝野,

连皇帝看了都说这是稀世奇才!

这个稀世奇才也不会收敛自己。

过了十几年因为乌台诗案关进了监狱,

一路从中原被流放到了海南。

他以前多娇贵,一进监狱才发现他哪是个知识分子,

一样是饿了要求饭吃,憋急了要拉屎的人。

于是他开始结交这个社会上最底层的人,

正是因为花落到了泥土间,才能不矫情,

才能活出这个人生当中更有气度的一面。

8蒋勋曾说:

他绝对不是在讲花,是在讲他自己,

那个‘花’跟‘泥’细看有牵丝缠绕,

是“花”的美丽,又是“泥”的低卑,

他正在体会生命从“花”转为“泥”的领悟。

爱“花”的洁癖,爱“花”的固执,

要看到“花”坠落“泥”中,或许才能有另一种豁达。

9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既然是草稿,难免有涂涂改改的地方。

咱们留意看这一句,猜他之前想写的应该是:

“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后来一想,要强调“病”的部分,就插了个小字“病”,

也没有抹掉不用的字,就直接在“子”后面点了四个点,

在这里,苏轼的随性率真性格得到了再一次的展现。

10但苏轼不一样,他只是在后面点了几个点,保留了原有行文的流畅,

错了就错了,不做太多的修饰。

颜真卿耿直,苏轼随性。

然后他说:

11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这春江水就像是要冲进房子,

我的小屋就像漂泊在茫茫江里的一艘小船。

此时的书法开始奔放,

笔墨酣厚,如倾盆大雨,水就要涌进屋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