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中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可以说,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
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到了隋唐以后,社会的进步有人研制出纸张,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铃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和朱砂,之后便渐发展成我们现代的印泥了。
选择印泥除了色泽外,还要注重质量和产地。当前,常州璟昌印社的“龙泉印泥”,与杭州西泠印社的“潜泉印泥”、漳州丽华斋的“八宝印泥”,并称为中国三大印泥瑰宝!
漳州八宝印泥是福建漳州传统的汉族工艺品,在古代属于贡品。中外书画家酷爱的珍品,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素有“文房五宝”之称。十八世纪清乾隆时曾供皇家采购使用。漳州八宝印泥厂仍在生产。
漳州八宝印泥以珍珠、玛瑙、金箔等多种珍贵材料为原料,以特殊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具有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大优点。
八宝印泥
即使用火焚烧,纸灰上字形依然可辨。
西泠印社西泠印泥结合西泠印泥百年来传统工艺,经潜心研制,在保持西泠印泥原有之优良品质的基础上,突破改良,独创出多种西泠印泥新品。
其印泥选料精良,制法考究,久为中外书画家所喜爱而争求,被奉为印林至宝。沙孟海先生、启功先生、杨仁恺、冯其庸、史树青、谢冰岩、刘江、朱关田、韩天衡、高式熊、沈鹏等著名书画界学者前辈们对西泠印泥情有独钟、垂爱有佳。
它的特点是:铃出的印蜕会有一层微凸的立体感,色泽沉着,历久不变;铃出的印文匀净而遮盖力强;印泥夏不渗油、冬不凝固,通常连铃几十方印,印文字口依旧清晰。印泥的粘稠度高,一团印泥很难用印筋拉开。
用龙泉印泥盖在宣纸上的印章,将印章雕刻的线条反映得条缕清晰,绝对不可能出现蹩脚印泥“盖糊了”的现象,它受到国内诸多书画大家如红学研究者冯其庸、书法家沈鹏、还有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等人的喜爱了。最令人叫绝的是,用龙泉印泥盖的印章,泡到水里都不会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