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文人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从属关系。中国画这个名称是现代相对于西画而提出来的泛称或统称,主要着眼在艺术形式风格上。在外国人眼里,一般是不能区别工匠画,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特点和意义之差别的,只知都是中国画。而文人画,乃是相对于工匠画和院体画而提出来的,是就整体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来分类的。若从形式风格而言,乃是大同小异;若从内涵、创作手法、艺术格调,及画家的品性、修养和目的而论,是异多同少。如文人画主在自娱,含道应物,穷理尽性,排斥功利性,创作是自由的,而院体画、工匠画则不能如此。

“文人画”东晋开创,由唐代王维推动,经北宋苏东坡的倡导和努力,使文人画形成强大的潮流,不仅写意性的文人画山水艺术走向成熟,同时也开创了文人画写意花鸟画艺术。诗、书、画、印有机融合,提高了文人画的品位,使文人画成了民族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至元代涌现了黄、王、倪、吴四大山水画家,使山水画艺术成就登上了新高峰。至明末,董其昌提倡“南北宗”论,从学术而言,是为探究山水画艺术风格流派的演变,但其流弊却引发了画坛的宗派矛盾。明末至清代,长江中下游地区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书画的商品化、功利化特征进一步发扬。期间在江浙地区兴起了许多地方性画派,类似商业行会,以功利为目的,以争夺市场。他们扯起文人画大旗,捧出王维为宗祖,以“元四家”为典范,无非是为抬高自己的身价。由于当时书画市场的需求者主要是商人、达官贵戚,他们大多是平庸之辈,于书画只是为装点风雅或送礼,故对书画只以社会名声大小论画价,并不在意艺术水平的高低优劣,从而影响了画坛的风气。在“南北宗”论影响下,摹古风气盛行。文人画从此走向衰落之途,此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书画艺术的发展。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书画商品化已成潮流,以名声论画价的时风已成为了当今的画坛一大弊端。文人画的式微,似已成历史的必然之势了。
